第456章 第一板斧(1)(3/3)
祖上八代都是贫农的他知道,必须把握这个改变家庭命运的机会。
他不但在教学中尽心尽力,还通过承担额外的教学任务,晚上开设夜校帮助大队农民识字。
同时,坚持利用闲暇时间,步行四十里到陆东县图书馆和县农管会学习农业知识。
早上摸黑出门,晚上深夜归家,往返八十里山路,回去后第二天就组织大队村民学习农业技术培训课程。
他一直坚持通过各种方式展现自身价值,以求获得转正机会……
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付出很快就得到了回报。
1972年,19岁的杨奇胜这番辛苦付出,被大队支书那从部队转业后给县革委会主任开车的儿子看在眼里。
一次偶然的闲聊中,这些事迹传到了时任陆东县革委会主任路兵的耳中。
路兵在一次到黄山公社的视察中,突然想到了他的事迹,点名表扬了他。
这份意外的关注,成为改变杨奇胜命运的关键转折。
很快,他便收到通知,前往黄山公社教管会参加转正培训。
因为公社搞不清楚他和路兵有什么关系,但是既然路兵都表扬了他,公社没有不重视的道理。
转正培训结束后,他就留在了公社教管会,自此踏上仕途。
老话常说,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
英俊帅气的杨奇胜到公社教管会工作后,被公社主任张西川相中了,于是杨奇胜入赘了张家。
张西川在仕途上没有什么耀眼的,最高职务就是黄山公社主任,但是他养了三个好女儿,创造了一家三女婿县长的“神话”…
大女儿嫁给了王春旺,曾任陆东县副县长,现任爨乡市交通局常务副局长。
二女儿入赘了杨奇胜,延续了张家香火。
小女儿嫁给了李健,曾任陆东县县长、常务副县长,现任富水县县委副书记、县长。
说来也巧,杨奇胜跟王春旺和李健作为连襟,但是两人都和李健这关系不好。
因为李健是“后起之秀”,职务超过了他们。以前张西川在世时,每次张家的饭家宴,李健都是跟张西川并坐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