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签售会(3/4)
了一眼记者说:“首先感谢这位记者同志真正认真的通读了我的书,首先告诉你,这不是写作误区,主人公自己就是一个下岗工人,他深切体会下岗人的不容易,所以他才会拒绝设备,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下岗工人,能有一个工作机会,好养活家人,同时也正是这一个举措,让他在最困难的时候得到大家的帮助,从而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这就是所谓的求仁得仁,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我认为,一个企业不应该只是用冰冷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工人,反而要有更多的人情人性,一个有人情的企业才会活的更久远。另外我在回答你历史倒退的问题,举个例子吧,以前装卸车辆用人,现在用铲车,省时又省力,那么我想问,那些人,都干什么去呢?未来社会,科技会越来越先进,用人的地方越来越少,这么多人都下岗吗?那么到那个时候,是不是就应该有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良心企业家站出来,来承担这个责任,这能说是历史倒退吗?”
杨云帆停了一下,看了那个记者一眼又继续说:“现在我想问大家,社会进步的标准是什么?”杨云帆环视四周。“有人会说是科技进步,又有人说财富增长,我告诉大家不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的思想进步,只有人们都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努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社会才会更和谐,发展才会更快,这才是历史真正的进步,这位记者我的回答你满意吗?”
杨云帆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说完后,记者们静悄悄的,都在脑海里努力消化这些话的对错,杨云帆顺努势喝了水,静静的看着大伙,突然一个掌声响起来,接着一片掌声响起来,连书店工作人员也热烈鼓掌。
这时又一个记者站起来说:“杨作家,我想问的是东北人真像你书里写的那么热情好客吗?”
杨云帆清了清嗓子说:“当然了,东北人热情好客是刻在骨子里的,比如说清末山东人闯关东,东北富足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东北很快接纳了他们,不排外,从而有更多的山东人继续来到东北,在东北生根发芽,现在东北人有一大部分都是山东人,他们在这块热土活的欢快自由。另外东北在建国初期为我们关内无私奉献了多少煤炭,木材,粱食,矿产,宁可自己饿着肚子,也要支援兄弟姐妹,共和国长子当之无愧。你们现在吃的大米有多少是东北的,你们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