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kh-15会战(2)(5/6)
在真空中,如何散热始终是一个大问题。
护盾受到攻击,能源核心的运行……各种各样的设备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热量,这些热量都需要传导出去。
而当今的主流应对方式,就是通过热容器与散热帆相结合。
热容器在平时积攒热量,再通过战舰内部的真空散热装置缓缓转化成能量。只有在热容器即将过载的时刻,才会用到散热帆。
由于脆弱的防护性能,散热帆往往安装在战舰的尾部。
散热帆完全张开后,“织网者”的尾部一下子多出了十二张翅膀。
顶着密集的弹幕,“织网者”们继续突进,不多时,已有20多艘织网者战沉在冲锋的途中。
这20多艘织网者无一不是被磁轨炮的炮弹从正面贯穿,进而引爆了能源核心。
从始至终,这些战舰都保持在冲锋的轨道上。哪怕是她们被击毁后的残骸,也继续向着敌人的战列线冲去。
布劳恩沉默的坐在舰长位上,静静地等待死亡的降临。
他所在的“织网者”的正面装甲已经严重破损,随时都可能被磁轨炮的炮弹击穿。
他现在只希望自己的战舰能够再坚持一下,直到进入最佳射程。
亚光速拦截泡在发射管里的状态就像是一枚超大口径的太空鱼雷。在发射后,它会通过自身的燃料继续加速,直到冲进敌方的战列线中引爆,化作一颗足以覆盖数千公里的巨大“泡泡”。
在此之前,它会受到敌方近防火力的拦截,因此织网者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靠近敌方的战列线,直到将亚光速拦截泡的突防成功率提升到72%以上。
在“织网者”的舰载计算机内,此时正进行着快速的运算。
在舰载计算机的显示屏上,代表突防成功率的数字在不断上升。
终于,在一发磁轨炮炮弹撕开正面装甲,即将冲进舰长室的前一刹那,这个数字达到了72%。
在舰载计算机的控制下,早已做好发射准备的24发亚光速拦截泡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射了出去。
与此同时,那发425毫米口径的电磁穿甲弹撕开了“织网者”的正面装甲,化作无数碎片在舰桥里激射开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