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深入浅出(6/11)
城皇庙、菩萨庙、沙滩南崖几位道士来往。26岁时,匡常修的妻子病故。这一年,他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出家为道。他把目的地定在了崂山白云洞,拜道长匡真觉为师(武当派传人李是卿的徒弟,也是匡常修的二叔,俗名匡梦辰)。从此开始了道士生涯,道名匡常修。
他自创内家拳
匡常修学过很多种拳法,青年时学过螳螂、查拳等少林派武术,中年以后又学了武当派。他认为少林、武当各有所长,各有独到之处,武当派主张“以柔克刚,以静带动,你不动我不动,你欲动我先动。”
多年的习武经验和对各种拳法的掌握,让他慢慢找到了自己的感觉,并将这种感觉创新到了拳法上。那匡常修是如何创出崂山道教玄真内家拳的呢逸山在《武当拳崂山传人——匡常修道长》一文中,详细介绍了这个过程,因太过专业,我们直接引述看看:
白云洞属全真金山派,它的开山祖师孙玄清原是全真龙门派道士,后来在崂山明霞洞创立全真金山派。据说孙玄清的师父是张三丰。张三丰为武当内家拳的祖师,这样金山派也就继承了武当拳术之精髓,并得到世代传授和发扬光大。至匡常修道长已是金山派第二十一代。匡道长不仅深得师传,而且又将自己出家时学到的鹰爪拳、地功拳等各方武术精华吸收融合一体,使武当拳得到发展和创新,从而开创了武当内家拳崂山派,独成一家。
据匡道长讲,凡习崂山武当拳需分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为玄功拳,主要是锻练长劲和硬劲,这是基本功。中级阶段为玄真拳,着重训练刚弹之劲,即将死劲变活。高级阶段为玄化拳,训练悠劲和气劲,使拳术如神龙变化莫测,闪中有打,打中有闪,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崂山武当拳有对打、截打、转打、连打等,全套拳术为七十二趟,其中包括刀、枪、剑、棍等等。为了训练手和臂的力量,匡常修便带着徒弟们掷沙袋,从八斤逐渐增加到十六斤,渐进地加大手和臂的力量。
在匡常修的努力下,崂山道教玄真内家拳成为中国道教武术的一个主要门派,与崂山道教音乐合称崂山道教“两大精髓”。
这就是“匡飞腿”
练过崂山道教玄真内家拳的人都知道,它的主要特点在于“擅长腿法”,其腿法变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