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深入浅出(9/11)
,病家叩门者不绝。
而后来,除了主持崂山庙事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对崂山地区巡回行医上,一方面是以治病的收入养庙,一方面行善济人。有关当时的生活,百度百科中是这样介绍的:匡常修编成顺口溜回忆说,崂山“周围三百里,一溜十个站(巡回医疗站),黑夜走,白天干,挑着扁担满山转,喝着冷水吃冷饭”。他看病态度好、医术高、收费廉,所以走到哪里病号就跟到哪里。有时一天要看120多个病号,晚上回庙,还要结算当天的账目,经常是在12点以后才能睡觉。有一次,他为抢救一位患急症的病人,忙了整整一天,连饭都没有顾上吃,回到太平宫已是半夜了。还有一次,他冒着大雪出诊,返回时天已黑了,雪覆盖住了山路,他在山中迷失了方向,又冷又饿,还要提防野兽,直转了大半夜才回到庙里。
每天除看病外,还要在庙里干农活。1958年以后成立了青岛市佛道教巡回医疗站沧口分站,这时匡常修才不再挑担出诊了,但是每天在分站接待的患者仍不下百余人。有时,山大医院(今青大医院)、市立医院也往庙中介绍疑难病号。至于病家慕名前来求匡道长治病者,更是常年应接不暇。“文革”中,他被遣返回胶县老家,他用多年来集练的高明医术、秘方成果为乡亲们医愈许多疑难杂症。
他为何从不给人算命
除了气功和看病,匡常修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他爱好的东西很多。他懂道教音乐,会拉京胡,能唱京戏,编过剧本,画过吕祖(吕洞宾)像。在出家以前,还曾在胶县京剧团任过布景组主任、口技股干事,还干过一段时间团长。
值得一提的是,匡常修喜欢写作,着述甚丰。道教方面的有《乾元丹指》《坤元丹指》和《道德经》;武术方面的有《武林别传》《武当别传》和《急急丛刊》;气功方面的有《道家气功》;医学方面的有《养生三字经》和抄录的《180种丹药方集》;小说方面的有武侠小说《万里情侠传》《双华山》《紫电青霜记》和《剑光银影》。这些着作书稿,耗尽了匡常修的半生心血。只可惜都没有保存下来。
匡常修道行这么深,有人来找他算命他却从不答应,因为他根本不信。在他眼里,道教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深刻,如道教主张“事来则应,事过则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