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集齐第一次工业革命基础(1/4)
洛阳城外,圣教大营中军大帐内,夜色如墨,营帐内亮起的太阳能灯驱散了浓稠的黑暗,明亮的光线将帐内映照得仿若白昼。
杨奇伟端坐在办公桌后,指尖划过案头堆积如山的情报,南阳府的现状、征西军的进展、北方各路义军的动态,还有伏虎门的消息,尽数映入眼帘。
自杨奇伟北伐开启,短短两个半月,南阳府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一,各地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落成。
虽说这些校舍略显简陋,但在这个时代,实用性才是首要考量,能遮风挡雨、供人学习便已足够。
圣教广纳贤才,聘请的一众读书人已奔赴各地学校,为即将到来的教学工作做足准备。
教学所用的圣教初版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基础薄弱,主要教导读书识字等基础知识,对授课老师的要求也相对较低,只要能识文断字便可胜任。
目前,学校已进入最后的筹备阶段,预计今年五月便将正式开学。
其二,圣教开展的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工作进展异常顺利。
截至目前,已有三千名合格驾驶员顺利结业。
他们的技术谈不上多老练,但应对各类基本操作已游刃有余。
这庞大的驾驶员队伍,极大地提升了圣教的物资运输能力。
更重要的是,在耕作领域,拖拉机展现出了无可比拟的优势。
彼时,普通百姓依靠牛、马等畜力,拉动木犁等简陋农具耕地,速度缓慢,效率低下,一天下来,畜力耕地面积不过 2 - 3 亩。
而圣教引入的大型拖拉机,每小时就能耕作 8 - 10 亩,若按每日工作八小时计算,一天可耕作 64 - 80 亩,耕作效率提升了三十倍有余!
这意味着大量劳动力将从农田劳作中解放出来,为圣教的各项基础建设和工厂生产注入源源不断的人力。
即便圣教人口总量与明朝时期未曾改变,产出也必将远超以往。
其三,改良后的平底宽舷明轮蒸汽船成功问世,并顺利完成首航实验。
按照常规建造流程,打造一艘这种规模的船只,即便材料供应及时,也至少需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