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集齐第一次工业革命基础(2/4)
两千工人耗费一年时间。
然而,得益于杨奇伟的外挂助力,圣教造船厂大规模启用现代电动工具,切割机、电锯、电动打磨机等设备齐上阵,造船效率直接提升了十倍左右。
若进一步推行大规模生产,细化分工、实施标准化作业,建造速度还能进一步提升。
如今,圣教位于桐柏的造船厂已开启大规模招工计划,初步预计招募一万名工人。
考虑到多数百姓缺乏木工基础,还需对新招工人进行培训。
初期建造速度或许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凭借造船工作的细分和标准化,每个工人只需熟练掌握少量技术即可,培训周期将大幅缩短。
其四,平炉炼钢法试验成功,即将投入大规模生产。
1856 年,英国人西门子发明蓄热室,为平炉炼钢法奠定了关键基础;
1864 年,法国工程师马丁借助西门子的蓄热室技术,成功研发出平炉炼钢法,因此该方法也被称作西门子 - 马丁法。
最初的平炉以生铁和废钢为原料,依靠煤气或重油加热,通过氧化反应去除杂质,从而产出优质钢材。
明朝本就具备一定的冶炼基础,在掌握平炉炼钢法技术后,虽难以完全参透其中每个步骤的奥秘,但重建炼钢流程并非难事,特殊材料还可通过系统商城兑换获取。
一旦平炉炼钢法实现大规模生产,圣教的优质钢铁产量必将大幅跃升。
基础材料是工业革命的核心命脉,没有基础材料的突破与革新,工业革命便无从谈起。
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优质钢材的需求量极大,平炉炼钢法的成功应用,恰好能满足这一需求。
更关键的是,枪炮制造对优质钢材需求旺盛,平炉炼钢法的投产,将为圣教军事装备升级提供坚实保障。
在杨奇伟的外挂加持下,圣教已逐步集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科技。
下一步,便是全力投入大规模生产与建设,正式吹响工业革命的号角!
除了南阳府的喜人成果,北方义军的局势也发生了巨大转变。
过去两个多月,李自成、高迎祥等义军首领积极响应圣教计划,四处奔走联络。
两个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