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废墟与希望:战后重建之路(4/19)
萧烬羽认真倾听,不时提问,最终综合众人建议,制定出一套包含军事、政治、外交的全面战略。他将战略计划再次写成奏章,派人送往朝廷,同时附上请求朝廷在外交上配合的内容。他引经据典,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辩证看待军事行动中的进退,提出在分化北元势力时,不必过度强硬干涉,只需因势利导,待其内部矛盾激化,自然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众人听后皆赞叹不已。
与此同时,沈书瑶充分利用自己在国公府积累的人脉资源,找来城中经验丰富的老工匠赵伯和年轻聪慧的孙匠,一同研究机关术。赵伯出身大宁工匠世家,对本地传统工艺了如指掌,经验十分丰富,但思想较为保守;孙匠则头脑灵活,喜欢尝试新事物。起初,两人对机关术的理解和应用方向产生了分歧。赵伯认为应遵循大宁传统机关的稳健风格,孙匠却觉得可以大胆借鉴一些中原地区的精巧设计。随着探讨深入,他们逐渐发现彼此的优势。赵伯对大宁本地材料特性的熟悉,能确保机关的耐用性;孙匠引入的中原设计理念,则让机关更具巧思。两人相互学习,不仅将机关术与大宁实际情况相结合,还在交流中增进了对彼此工艺的了解。在后续的城防建设中,他们携手合作,设计出了一系列实用的机关,从城墙上的自动弩箭装置,到城门处的防御陷阱,极大地增强了大宁的城防能力。萧烬羽时常参与他们的讨论,凭借自己对中原文化和大宁本地情况的双重了解,提出独到见解,协调两人的分歧,推动机关术研究顺利进行。讨论间隙,萧烬羽与沈书瑶目光交汇,沈书瑶微微点头,眼神中满是对萧烬羽见解的赞赏,两人无需多言,便心意相通,配合愈发默契。
阿福是大宁城中与游牧部落有渊源的工匠,自告奋勇加入了制作防御机关的队伍。阿福身形精瘦,眼神中透着坚毅与质朴,说话带着草原口音。他擅长木工,对各种木料特性了如指掌。在制作过程中,阿福提出借鉴游牧部落轻便灵活的车架结构,让城防机关便于移动和调整。他兴奋地比划着:“把这个机关做成可移动的,能根据敌人进攻方向快速调整,北元骑兵就没那么容易突破防线!” 他的建议被采纳,众人齐心协力,日夜赶工,终于在北元可能进犯的消息传来前,完成了部分关键机关的制作。此后,阿福在大宁的建设中愈发活跃,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