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风雪共担,医武护宁(8/9)
的医馆提供了场地修缮的支持,并安排官府文吏协助她宣传医学讲堂的相关事宜,以官方渠道助力她的善举。
开堂那日,医馆内人头攒动,百姓们怀着好奇与期待赶来。沈书瑶站在讲堂前,虽有些紧张,但一想到能帮助更多人,内心便充满力量。她从最基础的伤口包扎讲起,拿起绷带和纱布,细致演示:“乡亲们,遇到伤口要先清理杂物,再这样螺旋式包扎,才能止血防感染。”台下百姓聚精会神,有人小声嘀咕,有人认真点头。一位年轻后生忍不住发问:“姑娘,要是骨折了可咋整?”沈书瑶微笑着耐心解答,又现场示范骨折固定的方法,还让大家亲手操作练习,气氛十分热烈。
随着时间推移,医学讲堂越办越红火,沈书瑶不仅传授医疗知识,还将自己在救灾、应对战乱中的经验分享给大家,让百姓们对疾病和伤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学会了许多实用的自救互救技能,逐渐成长为大宁百姓健康的坚实守护者。
而朱权在处理完新年事务后,进一步加强了对朵颜三卫的防范。他深入研究兵法,结合大宁的地形特点,重新部署了防御策略。他还组织了多支精锐的侦察小队,乔装打扮后深入朵颜三卫领地周边,密切监视其一举一动。同时,朱权加强与周边藩王的联系,互通情报,形成联防之势。
在与周边藩王的书信往来中,朱权分享自己对边疆局势的见解,学习借鉴他们的防御经验。他也开始重视火器在防御中的应用,招募工匠,研究改进火器的制作工艺,力求提升大宁军队的战斗力。通过这些努力,朱权逐渐从单纯的军事指挥者,成长为一位全面统筹、深谋远虑的边疆守护者,为大宁的长治久安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春日暖阳洒在大宁城,经历了寒冬与诸多考验的城市焕发出新的生机。田野里,百姓们在朱权组织修缮的灌溉渠道旁辛勤劳作,播下希望的种子;城墙上,士兵们坚守岗位,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医馆中,沈书瑶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患者之间,医学讲堂的朗朗声音不时传出。朱权和沈书瑶虽各自忙碌,但心中都怀揣着对大宁的热爱与责任,他们坚信,只要携手共进,大宁必将迎来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而他们之间的感情,也在这共同的坚守中愈发深厚,如同一棵参天大树,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历经风雨却愈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