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爱与责任的分野,大宁劫后新生(4/7)
他。但每次想到家族、朱权和大宁,想到一旦被发现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她只能将信物紧紧攥在手中,默默流泪。
随着对王康调查的深入,萧烬羽发现王康的势力盘根错节,与朝中多位高官相互勾结。每获取一份关键证据,他都意识到自己和沈书瑶的处境愈发危险。有一次,他拿到了王康与海外势力勾结的信件,这一证据足以扳倒王康,但也让他明白,王康若是狗急跳墙,很可能会揭露他和沈书瑶的关系来报复。
在这样的压力下,萧烬羽和沈书瑶彻底断了私会的念头。他们将彼此的感情深埋心底,全身心投入到应对危机之中。沈书瑶更加用心地协助朱权处理政务,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细腻心思,多次帮助朱权化解陈垣的质疑。萧烬羽则全力调查王康,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哪怕每次看到与沈书瑶相关的事物,心中泛起阵阵涟漪,他也只是短暂失神后,立刻投入工作。
终于,朱权和萧烬羽找到了王康与不法商人勾结,妄图垄断大宁贸易的铁证。他们将证据呈交给陈垣,陈垣看到证据后,脸色阴沉:“没想到王康竟然如此胆大包天,竟敢做出这等事。”他决定立刻返回应天,向朱元璋如实禀报。
朱元璋收到陈垣的密奏后,并未立刻表态。他先是暗中派遣了心腹大臣徐辉祖,秘密调查王康的党羽分布和势力范围,同时传召几位朝中元老到便殿商议。
元老们到齐后,朱元璋神色冷峻,将陈垣的密奏递给众人传阅,随后开口道:“王康之事,诸位有何看法?”
资历最深的李善长率先发言:“陛下,王康身为朝廷命官,竟做出这等不法之事,理当严惩,以正国法。”朱元璋听后微微皱眉,心想李善长虽言之有理,但处理藩王与官员之间的纠葛,远非如此简单,贸然严惩,恐引发藩王不安。
然而,与李善长向来政见不合的刘伯温却有不同看法:“陛下,王康固然有罪,但此时严惩,恐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大宁局势刚刚稳定,若是处理不当,引发藩王与朝廷之间的猜疑,恐生大乱。”朱元璋微微颔首,目光在刘伯温脸上停留片刻,心中暗自思量,刘伯温所言也不无道理,大宁关乎边疆安稳,不可因小失大。
汤和抱拳说道:“陛下,依臣之见,当务之急是先稳住大宁局势,王康罪证确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