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大宁烽火:权力的博弈与忠诚的抉择(4/7)
真心为朝廷谋划,还是另有打算?”
朱元璋立刻下令召集朝中几位位高权重且极为信任的大臣,包括深谙边事的徐辉祖、智谋过人的刘伯温之子刘璟等,以及鸿胪寺卿一同商议对策。大殿内,大臣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有人认为这是分化北元、稳固边疆的良机;也有人担心这是北元的阴谋,更怀疑朱权在其中的动机。当一位大臣言辞恳切地表达支持朱权的观点,认为应抓住这次机会与北元部落合作时,朱元璋的目光如利刃般射向他,审视的眼神让这位大臣心头一紧。待朝会结束后,朱元璋便暗中吩咐亲信调查这位大臣与朱权是否有私下往来,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 。
徐辉祖站起身,双手抱拳,神色凝重地说道:“陛下,依臣之见,北元部落反复无常,此次合作事宜,需谨慎对待。大宁虽有防御体系,但可采用‘分进合击’之法,加强周边卫所协同,互为犄角之势。若遇突发状况,亦可‘坚壁清野’,断其补给,使其不敢轻举妄动。同时,需密切关注北元各部落动向,防止他们暗中勾结。”他条理清晰地阐述着自己对边疆军事形势的分析,每一句话都切中要害,充分展示出他卓越的军事素养和对朝廷的忠诚。
“若与这些部落合作,如何确保他们不会反复无常?朱权在大宁经营多年,他的势力是否会借此进一步壮大,威胁朝廷?鸿胪寺卿,依你之见,该如何把控外交分寸?”朱元璋的声音低沉却充满威慑力,让在场的大臣们心头一紧。
讨论持续了数天,仍未有定论。朱元璋反复权衡利弊,参考鸿胪寺提供的外交先例和应对策略,最终做出了决定。他再次召集大臣们,当众宣布旨意。一方面,他对朱权的及时上报予以肯定,言辞中却暗藏警告:“权儿能心系朝廷,及时上奏,朕心甚慰。然边疆事务错综复杂,切不可有丝毫懈怠,凡事需以朝廷大局为重。” 另一方面,他详细部署了应对策略,决定派遣以徐辉祖为首,鸿胪寺官员协同的朝廷使团前往大宁,不仅要与朱权一同处理与北元部落的合作事宜,还要全方位审查朱权在大宁的各项事务,确保藩王不会借机扩大势力,威胁中央。同时,他又悄悄安排了其他眼线混入大宁,与锦衣卫的情报相互印证,以获取更全面、真实的大宁情况 。
旨意发出后,朱元璋并未放松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