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洪武末年:大宁风云与藩王暗潮(6/7)
回到大宁的朱权,在处理完政务后,开始思考自己的处境。他深知,朝廷对藩王的管控日益严格,这是维护大明江山稳定的必要举措。为了进一步表示自己对朝廷的忠心,朱权除了积极配合朝廷的各项调查和指令外,还主动在大宁推行朝廷的新政,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他定期向朝廷汇报大宁的情况,从民生到军事,巨细无遗,让朝廷对大宁的状况了如指掌。他每一次向朝廷汇报,都像是在走钢丝,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朱权的这一举措,很快传到了应天。朱元璋得知后,心中对朱权的信任愈发深厚。他认为,朱权此举不仅体现了对朝廷的忠诚,更展现了出色的政治觉悟和责任感。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这样认为。有一些小臣在私下议论,认为朱权此举或许暗藏心机,但这些言论并未掀起太大波澜。
就在朝廷对藩王之事保持微妙平衡时,大宁城中却发生了一件意外之事。一名士兵在巡逻时,发现了一个可疑的黑衣人。黑衣人见势不妙,转身欲逃,却被士兵当场擒获。士兵将黑衣人押送到王府,朱权亲自审问。黑衣人起初拒不交代,但在朱权的严厉逼问下,终于吐露了实情。原来,他是个心怀不轨的流民,企图潜入王府窃取财物。朱权得知此事后,松了一口气,不过也意识到王府安保仍有漏洞,立即加强王府的戒备,增设岗哨、严查往来人员,同时将此事记录备案。
朱元璋得知此事后,并未过多关注,只叮嘱朱权加强防范。此时,明朝与北元处于长期的军事对峙状态,北元时常在边境侵扰掠夺,双方互有攻防。北元虽未采用奸细、谣言分化明朝的手段,但也在不断寻找明朝边防的薄弱点,试图突破防线,恢复昔日荣光。明朝这边,朱元璋也在持续加强边防建设,调派良将,稳固防线。
不久后,大宁突发疫病,百姓们纷纷染病,痛苦不堪。沈书瑶得知后,挺身而出。她深入疫区,凭借精湛的医术和无畏的勇气,一边亲自为百姓诊断治疗,一边指导王府的医官和仆人熬制汤药。她还根据现代的防疫知识,提出隔离病患、清理街道、改善卫生条件等措施,有效控制了疫病的蔓延。在她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百姓康复,她也因此赢得了大宁百姓的敬重与爱戴,在大宁站稳了脚跟,成为朱权不可或缺的贤内助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