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马踏湖巡营(4/6)
的轮廓出现在视野之中。
桓公台高大而庄重,它矗立在方圆96平方公里、全湖东西12公里、南北8公里的芦苇丛里,四面环水,藕池连连,荷花盛开,湖水波光粼粼。
这里,也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
它的建筑风格古朴而典雅。
地势呈槽状东西向条带分布,由西南向东北缓倾,西南部海拔9米左右,东北部7米以下,湖底57~68米,地面坡降1\/2500~1\/3500。
只见车夫双手拽着缰绳,往胸前一拉:“吁一一”。
战车缓缓地在桓公台停下,大家走下战车,抬头仰望着桓公台。刘彻感叹道:“此台气势不凡,定有许多故事吧?”
姜子牙微微点头,说道:“桓公台乃是齐国往昔辉煌的见证,是我十二代孙子齐桓公,在此商议诸多治国方略的战略练兵场,这里承载了齐国的兴盛与繁荣的记忆。”
七真人围绕着桓公台踱步,他们仔细地观察着台上的每一处痕迹。其中一位真人说道:“此地有着厚重的历史气息,这也是一种独特的力量。”
众人怀着崇敬与好奇的心情,走上了桓公台。
台上四周插满了旗帜,旗帜随风舞动,发出猎猎声响。
他们都双手背在身后,目光专注地看着练兵场上的战车训练。
阳光炽热地洒在大地上,练兵场地面被晒得滚烫。
战车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场地一侧,这些战车构造精巧,车身以坚固的檀木打造,车身两侧有着精美的雕刻,那是能工巧匠耗费心血雕琢出的祥瑞图案,寓意着战无不胜。
车轮则是用厚实的青铜包裹着木轮,泛着古朴而厚重的金属光泽,车轴转动时发出轻微的嘎吱声。
每辆战车上都配备了三名士兵,驾车的驭手肌肉结实,双手紧紧握着缰绳,眼神坚定地注视着前方。
车上的弓箭手已经将箭搭在弦上,箭头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持戈的士兵则稳稳地站在车上,戈刃斜指天空,透着一股凛冽的杀气。
将军和姜子牙站在台子前面的最中间,汉武帝刘彻和七真人们分散开站在他两个的左右两边。
姜子牙双手抬起,手中紧紧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