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电诈风波(七)(1/3)
在一所中学的讲座现场,博源神情严肃,目光扫过台下年轻而稚嫩的脸庞,娓娓道来一个典型的网络交友诈骗案例:“有一位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结识了一位自称‘白富美’的网友。起初,二人相谈甚欢,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理想,年轻人渐渐放下防备。可随后,这位‘白富美’以家人重病、生意周转等各种理由向他借钱。出于信任,年轻人一次次慷慨解囊,直到有一天,对方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再也联系不上。”他停顿片刻,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网络世界看似美好,繁花似锦,但背后可能隐藏着无数陷阱。当有人在网上轻易向你示好,尤其是涉及金钱往来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被表面的热情冲昏头脑。”
随着全市教育系统防电信诈骗宣传教育活动的全面铺开,博源和他的团队深知,仅仅依靠传统的讲座和案例讲解,已经难以满足师生们日益增长的防诈知识需求。他们不断探索更具震撼力和教育意义的方式,经过反复研讨和精心策划,最终决定邀请那些曾经被诈骗的老师学生,以及参与过电信诈骗的学生现身宣讲,用真实的经历为大家敲响反诈警钟。
在体育馆内,一场特别的宣讲会正在紧张筹备。会场布置简洁而庄重,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循环播放着一些触目惊心的电信诈骗警示标语和图片:“警惕网络陷阱,守护财产安全”“刷单就是诈骗,切勿贪图小利”,每一个字都仿佛在向人们发出警告。台下,来自各个年级的学生整齐就座,他们的脸上带着好奇与期待,同时也隐隐透露出一丝紧张,不知道即将听到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
宣讲会开始,首先上台的是一位曾经被诈骗的老师,王老师。她步伐略显沉重地走上讲台,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可脸上依然难掩苦涩。“同学们,今天站在这里,我心里五味杂陈。”她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我本以为自己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足够的警惕性,在教育岗位上摸爬滚打多年,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却还是没能逃过电信诈骗的魔爪。”
王老师开始讲述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几个月前,在一个忙碌的工作日,她收到一条看似来自学校财务部门的邮件。邮件措辞严谨,格式规范,通知她核对工资发放信息,并附上了一个链接。当时的她正被繁重的教学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