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民间走访(6/7)
业生产逐渐得到改善。原本干旱的农田得到了充足的灌溉,庄稼茁壮成长。百姓们看着自家农田里的变化,对新政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在教育方面,姜悦首先在郢都设立了一所规模较大的学府,聘请了多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担任教师。学府不仅教授传统的经史子集,还开设了算术、农艺、水利等实用课程。为了鼓励更多的孩子入学,姜悦规定,凡是进入学府学习的孩子,一律免除学费,并且提供食宿。这一举措吸引了众多寒门子弟,他们纷纷涌入学府,渴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
为了将教育推广到楚国各地,姜悦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她计划在每个郡县都设立学堂,选拔优秀的学子前往郢都的学府深造,毕业后回到当地担任教师。同时,她还组织编写了统一的教材,确保各地的教育质量。
在推行教育新政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一些旧贵族认为女子不应接受教育,对姜悦允许女子入学的举措极为不满。他们在民间散布谣言,说女子读书是违背礼教,会败坏社会风气。姜悦得知后,在郢都举办了一场公开的辩论会,邀请各方人士参与。在辩论会上,姜悦慷慨陈词:“女子同样是楚国的子民,她们拥有智慧和才华,为何不能接受教育?教育不应有性别之分,只有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楚国才能人才辈出,繁荣昌盛。”姜悦的观点得到了许多有识之士的支持,那些反对的声音逐渐被淹没。
在医疗救助方面,姜悦在郢都建立了第一所官办医馆,招募了各地的名医坐诊。医馆不仅免费为穷苦百姓治病,还负责培养年轻的医者。姜悦还组织编写了医学典籍,将一些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和药方整理成册,分发到各地,以便民间医者学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政的成效逐渐显现。楚国的经济开始复苏,商业贸易日益繁荣,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着提高。朝堂上,支持新政的声音越来越多,那些曾经激烈反对的旧贵族,也在事实面前逐渐闭上了嘴巴。
然而,姜悦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果。她深知,新政的推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完善和调整。她继续深入民间,了解百姓在新政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倾听他们的新诉求。在她的努力下,楚国正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成为战国时期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