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民生改善(8/9)
技术的基础上,引入了新的织机和编织方法,生产出的丝绸更加精美绝伦,不仅在国内备受欢迎,还远销国外。
陶瓷工坊里,工匠们不断尝试新的烧制工艺和釉料配方,烧制出的陶瓷质地细腻、色彩鲜艳。楚国的陶瓷制品成为了各国贵族争相收藏的珍品,为楚国带来了丰厚的贸易收入。
漆器制作也是楚国的传统强项,姜悦派人收集各地的漆器制作工艺,进行整理和改良。经过改良后的漆器,不仅造型更加精美,而且更加耐用。楚国的漆器通过商路运往各地,成为了代表楚国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推动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同时,姜悦也没有忘记对商业人才的培养。她在太学中开设了商业课程,聘请有丰富商业经验的商人授课,培养学生的商业知识和经营技巧。这些学生毕业后,有的成为了商人,有的进入商业管理机构任职,为楚国的商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社会福利方面,姜悦进一步完善了救助体系。她下令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专门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生活贫困的百姓。济贫院里提供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保障,还为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工作机会,帮助他们自力更生。
在郢都的济贫院里,孩子们在专门的教室里学习知识,成年人则在工坊里从事简单的手工劳作,赚取一定的收入。一位曾经流落街头的老人在济贫院里感慨道:“没想到我这把年纪还能过上安稳的日子,陛下的大恩大德,我们无以为报。”
姜悦还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她颁布法律,禁止歧视残疾人、孤儿和寡妇,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对于孤儿,政府设立了孤儿院,给予他们生活照料和教育机会;对于寡妇,鼓励她们再嫁,并在生活上给予一定的帮助。
在文化传承方面,姜悦深知楚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民族的瑰宝。她组织了大量的学者和文人,对楚国的历史、文化、艺术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他们编纂史书,记录楚国的兴衰荣辱;整理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使其得以传承和发扬。
在整理楚国传统音乐的过程中,一群音乐家深入民间,收集各地的民间曲调。他们将这些曲调进行整理、改编,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楚国特色的新乐曲。这些乐曲在宫廷和民间广泛演奏,成为了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