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案件114(2/3)
6:05 海藻养殖场
夕阳将浮球阵列染成橘红色。林念初划开附着在缆绳上的贻贝群,露出内部包裹的青铜链条:&34;每十厘米嵌有钛合金链环,这种复合工艺2010年才应用于深海探测器。&34;
养殖户的小船仓皇转向,船桨搅起海底淤泥。法医老陈用采样瓶舀起泛着油花的泥水:&34;这是船舶润滑油降解产物,与去年泄漏事故的污染样本色谱图重叠率达92。&34;
西南方五百米处的浮标突然倾斜,潜水员在浑浊海水中摸到成捆的青铜器仿制品——每个底座都带着消磁处理过的rfid芯片。
插图d
[海洋生物附着物与人工制品腐蚀痕迹对比图谱]
18:50 缉私队证物室
白炽灯下,二十七个物证袋在长桌上铺开。唐静薇将航拍图与潮汐表叠合:&34;所有涉案地点都位于大潮位淹没区,他们利用月相规律转移赃物。&34;
&34;但这次留下了破绽。&34;林念初举起高倍放大镜,青铜锭表面的海浪纹中,藏着微米级的现代车床刀痕,&34;这种数控雕刻的震颤频率,和三井大阪工厂的机床特征码吻合。&34;
老船工突然推门而入,布满老茧的手指点在2003年的台风路径图上:&34;那年&39;昌荣号&39;根本不是遇险他们在鬼仔礁用青铜锭压舱,结果算错了潮时!&34;
新案经纬
■ 高热值焦炭燃烧残留与七艘失踪货轮日志记载相符
■ 环氧树脂胶固化时间指向2005年船厂扩建时期
■ 逃生梯角度误差暴露走私船改装图纸泄露事件
■ rfid芯片编号暗合三井集团实验性文物追踪系统
■ 数控雕刻震颤频率锁定大阪工厂三号精密车间
次章预告:桅灯诡影
▲ 祭海铜锣声纹匹配走私船雾号频率
▲ 修补渔网的铜丝检出船用电缆绝缘材料
▲ 族谱封面烫金残留物含船舶雷达涂层微粒
▲ 古井水样发现二十世纪船用消毒剂成分
▲ 渔船桅顶灯罩折射率异常暴露夜航信号篡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