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赵老爷的疑惑(3/5)
里维修,就算日后有人仿制她的维修工具,也没关系,这是她要的,她可以利用这个以她的标准统一市场。
赵慧兰是自信、大胆、激进的,扑得也是凄惨无比。要不是背靠盛日昌和她的景瑞,早就该破产清算了,哪里能撑到现在?
而看了郑勇的方案,赵潮生只觉得耳目一新。
倒不是说郑勇的方案和计划有多么新颖,而是相当的务实!
他对只有五个人的研发团队没有过多要求,或者说第一个要求就是抄袭,虽然也鼓励创新,但一切都要在期限内完成。第二,他没有自己去搞一条生产线,而是所有的东西都在市面上找,采用成熟可靠的产品,实在没有的也是去找厂家定制生产。第三,他对产品的指标也和赵慧兰不一样。
赵慧兰要求自己的第一款电摩5秒零百加速,最大时速三百公里,操控性良好,还要有车道辅助之类的智能化功能等等。而郑勇的要求就非常简单:第一个能跑能停,第二能转弯,第三能拉人拉货。细则的话,第一,时速不超过60公里;第二,载重不低于200公斤;第三,可以在家充电。
尤其是最后一点,可以在家充电,跳过了充电桩这个东西。同时,时速不超过60公里,这玩意按照速度标准够不上机动车。而且从照片上看,第二辆样车的造型还带着个脚踏板,这是摆明了要绕开机动车的规定。
如果真的能让他做成……不,他已经造出来第一辆了,接下来就是完成制造流程,进行产品审批,随后投放市场。赵潮生半眯着眼睛,他能想到这东西的未来。
郑勇的养父母是体制内的人,他的朋友父亲又是市公安的,产品审批应该会很快。而且这个东西本身就是采用了很多市场上已经有的成熟产品,除了车架一些需要定制之外,其余的都有现成。郑勇要做的就是招募一些人过来,确定组装流程,随后就是推向市场。
要说这个东西有什么缺点,第一个是不安全,第二个就是电瓶充电时的火灾隐患。
其中第二点是最致命的,火灾隐患处理不好,出一场事故公关不成就可能万劫不复啊……
不过想到郑勇本身就和体制内的人沾亲带故,而且国家强力推新能源,虽然有传来会削减对电摩的补贴,但也极有可能会在削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