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初到宁远(3/4)
此时关内流寇之乱搅得朝廷焦头烂额,关外后金又虎视眈眈,朝廷兵力、财力均面临巨大压力。但宁远作为抵御后金的前沿重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若宁远有失,后金便可长驱直入,进逼山海关,危及京城。
第二日的早朝上,崇祯皇帝让群臣商议此事。朝堂之上,气氛凝重。礼部侍郎陈子壮率先站出,拱手道:“陛下,宁远乃边防要地,其安危关乎社稷。只是如今关内流寇猖獗,百姓苦不堪言,地方官府自顾不暇,恐难以有精力协助输送流民。且迁徙流民耗费巨大,朝廷财政本就紧张,恐难以承担。”
户部尚书侯恂也跟着附和:“陛下,礼部侍郎所言极是。如今国库空虚,拨发专款用于流民迁徙安置,实非易事。若再加上种子、耕具、耕牛等物资筹备,这开支恐怕会让朝廷财政雪上加霜。”
然而,兵部尚书张凤翼却有不同看法:“陛下,宁远之重要,不言而喻。若能充实宁远人口,增强其防务,便可有效抵御后金。一旦宁远失守,后金铁骑南下,京城危矣。届时,朝廷所需耗费的人力、物力将远超此次流民迁徙之费用。臣以为,此计可行。”
众大臣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神色凝重,陷入沉思。良久,崇祯皇帝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缓缓说道:“宁远之安危,朕岂会不知。朕意已决,准奏。着令关内各地方官府,务必组织当地流民,送往关外宁远实边。户部统筹资金,确保流民迁徙途中及安置所需费用。工部负责筹备种子、耕具、耕牛等物资,协同送往宁远。各部务必通力合作,不得懈怠。”众大臣见皇帝已做出决断,纷纷跪地领旨。
话说李明从钱守庸处出来后,脚步匆匆,径直朝着齐小天所在之处赶去。此时的宁远城,阳光洒下,街道上一片忙碌景象,士兵们巡逻往来,百姓们也各自忙着生计,但李明心中装着要事,无暇顾及这些。
还未到齐小天所在的屋子,一股浓烈刺鼻的硫磺气味便扑面而来。李明下意识地用手捂住口鼻,加快了脚步。推开门,屋内弥漫着淡淡的烟雾,各种瓶瓶罐罐摆满了桌子和架子,齐小天正弯腰专注地摆弄着一套复杂的装置,完全没察觉到李明的到来。
李明轻咳两声,提高音量说道:“小天,你这研究得够投入啊。”齐小天这才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