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战争前夕的抉择与风云突变(2/3)
伤害。”
莱克认真记录下林泽许的观点,带着这些宝贵的意见匆匆返回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听取了莱克的汇报后,综合各方因素,最终下定决心。
1839 年 6 月 2 日,英国正式对清帝国宣战。这一消息如惊雷般震撼了世界。英国舰队迅速集结,驶向遥远的中国海域。这支舰队装备精良,拥有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战舰和武器,士兵们经过严格训练,士气高昂。
清帝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面临英国的宣战,朝野上下一片慌乱。朝廷内部对于如何应对这场战争意见不一。一些保守派大臣仍然盲目自大,认为英国不过是蛮夷之邦,不足为惧;而一些有识之士则忧心忡忡,深知清帝国与英国在军事、科技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
在广东沿海,林则徐早已察觉到英国可能的报复行动,他积极组织海防,加强炮台建设,招募渔民和乡勇,准备抵御英军的入侵。然而,仅凭广东一地的力量,难以抵挡英国强大的舰队。
英国舰队一路乘风破浪,很快抵达中国沿海。他们首先对广东沿海的港口进行封锁和侦察,寻找合适的登陆地点。英军凭借着先进的战舰和火炮,对沿海的清军炮台发起猛烈攻击。清军虽然奋起抵抗,但由于武器装备落后,战术陈旧,在英军的强大火力下逐渐陷入被动。
沿海的百姓们目睹了战争的残酷,纷纷陷入恐惧和绝望之中。英军的炮火无情地摧毁着村庄和城镇,无数家庭流离失所,生灵涂炭。
随着战争的推进,英国舰队沿着海岸线北上,相继攻击了福建、浙江等地的沿海城市。清军在各地的防线接连告急,许多重要港口和战略要地落入英军之手。
清帝国的统治者这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这场战争的严重性。他们急忙调兵遣将,试图挽回败局,但仓促之间组织起来的军队,根本无法与训练有素的英军抗衡。
在国际上,各国对这场战争密切关注。法国、美国等国家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都在观望局势,试图从中谋取利益。俄罗斯帝国则暗自庆幸,希望这场战争能够进一步削弱清帝国的实力,以便自己在远东地区获取更多的利益。
而在泽许公国,林泽许时刻关注着战争的进展。他一方面为英国的军事行动感到担忧,害怕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