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洪秀全的沉浮与思索(2/4)
的学识不够,还是科举制度本身存在着问题?洪秀全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
在这段痛苦的日子里,洪秀全接触到了一些西方传教士带来的基督教教义。起初,他只是抱着一种好奇的心态去了解,但随着对教义研究的深入,他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基督教宣扬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与他所熟知的封建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那个社会里,权贵们高高在上,享受着荣华富贵,而普通百姓却生活困苦,饱受压迫。洪秀全不禁想到,自己多年来在科举道路上的坎坷,不正是这种不公平制度的体现吗?
他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借助基督教的教义,来改变这个不公平的社会。洪秀全觉得,上帝是万能的主宰,应该打破世间的种种不平等,让所有人都能过上平等、幸福的生活。
于是,洪秀全决定创立一个新的宗教组织——拜上帝教。他宣称自己是上帝的次子,肩负着上帝赋予的使命,要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一个“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国度。
洪秀全开始四处传教,他的身边逐渐聚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其中就有冯云山。冯云山与洪秀全一样,对现实社会深感不满,两人一拍即合,决心共同为实现心中的理想而努力。
他们深入到广西的山区、农村,向贫苦的农民宣传拜上帝教的教义。这些农民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对改变现状充满了渴望。洪秀全和冯云山的宣传,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他们带来了希望。
在传教的过程中,洪秀全不断完善拜上帝教的教义和组织架构。他编写了一系列的书籍和文章,如《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系统地阐述了拜上帝教的理论和主张。
在《原道救世歌》中,洪秀全劝诫人们要敬拜上帝,遵守道德规范,反对淫乱、赌博、吸食鸦片等不良行为。他强调,只有通过信仰上帝,人们才能获得救赎,过上美好的生活。
《原道醒世训》则表达了洪秀全对一个公平、和谐社会的向往。他批判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如“世道乖离,人心浇薄,所爱所憎,一出于私”,呼吁人们要“天下为公”,共同创造一个“有无相恤,患难相救,门不闭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