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荆氏匠人-宫城雷火(3/5)
近两百吨的不能翻滚无法装车的巨石,以跑旱船的形式,在地上洒水成冰,靠人力与畜力将石材拉回京中。
徐杲大人肩负绘制宫城图纸的重任,日夜操劳,殚精竭虑,不辞辛苦,频繁地进行勘测和反复推敲。
荆万福才思敏捷、心灵手巧,于旁全力协助,不敢有丝毫懈怠。
二人日夜钻研,研讨结构布局,斟酌每一处细节,历经无数次的修改完善,奉天、中极二殿图纸终见雏形。
与此同时,荆万福打造的大殿小样模具也精巧出炉,殿宇的飞檐斗拱、榫卯结构皆细腻还原,细微之处尽显匠心,呈至世宗御前以供审阅。
世宗皇帝见到奉天殿的小样后,龙颜大悦,连连称赞,目光无法从那精巧的可拆卸小样上移开,反复端详把玩,品味其中的精妙之处。
小样的结构极为精巧,抬梁式屋架结构沿着建筑的进深方向设置了石础,柱子上架梁,梁上又立瓜柱,形成了一整座屋架。
屋架之间横向的枋梁与横向的檩梁巧妙地衔接,支撑着整个屋顶,使得整个屋架稳固而又连贯。
屋架之上,是层层叠叠的藻井,方井、八角井、圆井的设计精密嵌套,榫卯与斗拱的结合更是巧妙无比,环环相扣,牢固稳固。
装饰更是一绝,贴金熠熠生辉,彩绘明艳鲜活,蟠龙仿若破壁腾空,须爪飞扬,鳞片分明,叫人叹为观止。
荆万福面对众人夸赞,谦逊地回应:“这小样乃是按照徐杲大人的图纸所制,顶部藻井上圆下方,应对周天运转之向,底层抬梁式结构使得室内少柱或无柱,空间宽敞开阔。中层采用了穿斗式结构,沿进深方向布柱,柱比较密,而柱径略小,不用梁,以‘穿’连固,省料之余,山面抗风性极佳,契合营造之法。”
在场大小官员闻言,目光里的赞叹之意更浓了,仅寥寥三四人,跟着图纸进度一比一打造小样,其间还将诸多营造理论娓娓道来,这般学识,所有人都不禁为之折服,任谁听了都忍不住赞一句“渊博”。
西南的崇山峻岭中,荆岫杰率队追随工部主事王重光,寻觅那质地坚韧、纹理上乘,堪当大殿栋梁的金丝楠木,路途遥远并不顺利。
进入山口,浓密的树叶遮蔽了天光,四周变得昏暗不明,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