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乐极生祸,汉军狂飙而至(1/3)
上郡肤施城(今榆林市宝塔区),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后来秦始皇设立上郡,肤施就是郡治。
与高奴城相比,规模要小得多。这主要是因为高奴城曾是翟王董翳的王都,地位显赫,城池自然更为宏大。
论城池大小,肤施是上郡的第二大城池。
……
时值农历十二月下旬,位于黄土高坡的上郡,天气异常寒冷。雪已经停了,但地上的积雪却从未融化。
朔风呼啸,天气又干又冷。
肤施城的城外,却到处都是帐篷,人喊马嘶羊叫,一天到晚都没有一个消停。
超过五万胡人在城外安营扎寨。
在这天寒地冻的严冬,胡人为何选择驻扎城外而非城内?这既是他们的生活习惯使然,也是现实条件所限。
首先,胡人本来就不喜欢住在城内。
冬天虽然寒冷,但是,他们用兽皮缝成的帐篷,其保暖效果并不亚于城内的房子。
那么,为什么之前高奴之战时,羯族胡人又是驻守在高奴城内呢?此一时彼一时,这也是有原因的。
具体有以下几点不同:
其一,军队数量多少和城池大小不同。
高奴之战时,羯族只有三万人马并且只有一万是骑兵,再加上高奴城的占地面积很大,完全可以容得下那么多人和战马。
现在的胡人联军有五万人马并且有三万是骑兵,肤施城又小于高奴城,全部的人马进城,会显得很拥挤。
其二,后勤补给方式不同。
高奴城的羯族以人为食,他们将城内除青壮外的所有奴隶视为军粮,因此携带的粮食和牛羊相对较少。
而肤施地区的匈奴、羌、氐等民族虽然野蛮,却并不习惯吃人。鲜卑族中的绝大部分人也是不习惯吃人的,只有位于幽州北部的一个“段氏”部落习惯于以人为食。
所以,这些聚集在肤施的胡人联军带的牛羊较多,仅是羊的数量就有多达十几万头。
五万多胡人,五六万匹战马,十几万头羊,总计二十多万牲口。这么多牲口在城内根本就放不下。
不说别的,牲口的粪便臭味就足以将所有人熏死。
更何况,这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