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半夏泻心汤(2/3)
之象。黑气漩涡中浮现老翁佝偻的身影,舌苔黄白相间,指尖按着的心下位置鼓起硬块。
\"寒热平调,阴阳自和。\"人参的帛书忽然展开三丈余长,历代医家批注如星斗流转。黄连望着病患口中呕出的酸苦黏液,终于将寒玉剑插入地面。冰晶顺着蚕丝脉络蔓延,与干姜的流金之气在漩涡中央相撞——
\"轰!\"
紫铜药壶突然鸣响,七色药气如虹贯入。半夏的银发在沸腾的水雾中飞舞,看着黄连的霜魄与干姜的炎精在壶中追逐旋转。大枣的蜜液裹住躁动的药性,甘草的琴音抚平相激的脉息,人参的药香稳守中州之地。
壶底渐渐凝出琥珀色的汤液,隐约可见黄莲的苦寒沉降心火,干姜的辛热温散胃浊,半夏的蚕丝正在打通中焦气机。当最后一缕黑气从老翁鼻间溢出,药柜深处传来悠长的叹息,千年宿敌的药魂终于在经方中找到了归处。
————————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半夏洗,半升 黄芩 干姜 人参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擘,十二枚 甘草炙,三两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寒热平调,散结除痞。
【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证治机理】本证之痞,原系小柴胡汤证误用攻下,损伤中阳,少阳邪热乘虚内陷,以致寒热互结而成心下痞。痞者,痞塞不通,上下不能交泰之谓。心下即胃脘,病属脾胃。脾胃居中焦,脾属阴脏,其气主升;胃属阳腑,其气主降,故为阴阳升降之枢纽。因中气虚弱,升降乏力,寒热互结,遏于中焦,遂成心下痞;胃降浊不及反上逆,故见呕吐;脾升清无力反下注,故见肠鸣下利。治宜寒热平调,益气和胃,散结除痞。
【方解】君以辛温之半夏散结除痞,降逆和胃止呕。臣以辛热之干姜温中散寒,苦寒之黄芩、黄连泻热开痞。四味相伍,具有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之效,用以除心下之痞,祛寒热之邪。中焦虚弱,升降失常,故佐以甘温之人参、大枣、甘草益气补脾升清,与半夏相伍,以复脾胃升降之常。使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