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持续的努力(2/5)
跳动。他表面不动声色地擦拭着手机屏幕,藏在袖口的微型摄像机却在飞速运转,巷子里的每一声低语、每一个手势都被精准记录。
在北极圈的海底光缆监测站,技术人员老张裹着厚重的防寒服,24小时紧盯着屏幕上不断滚动的数据。极夜的寒风拍打着监测站的铁皮墙,发出呜呜的嘶吼,低温让设备的指示灯都显得有些黯淡。但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那些闪烁的代码,通红的手指随时准备敲击键盘。当一组异常的数据流量突然出现,传输速度远超常规数据时,他立刻通知团队,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像一名在战场上捕捉战机的士兵。为了锁定数据来源,他连续三十六个小时没合眼,眼睛布满血丝,却终于在茫茫数据海中定位到犯罪团伙的临时服务器。
陆琛亲自带队前往硅谷,与科技巨头们谈判数据共享协议。在充满科技感的会议室里,巨大的全息投影将犯罪数据可视化模型投射在整面墙壁上,密密麻麻的线条和光点交织成一张令人震撼的网络。\"当诈骗ai学会从社交平台抓取用户情绪数据时,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陆琛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高管,\"而你们,掌握着关键的防线。\"一位科技公司ceo推了推金丝眼镜,冷笑道:\"开放用户数据会侵犯隐私,我们不能\"陆琛突然调出一段监控视频,画面里一位独居老人因ai诈骗失去毕生积蓄后绝望自杀,\"这就是隐私与安全的天平另一端。\"经过三天三夜的激烈谈判,他们终于获得了某社交平台五年的脱敏数据,这些数据将成为分析犯罪模式的关键支撑。
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陆琛的演讲引发了轰动。他展示的\"犯罪生态演化图谱\"将ai诈骗、区块链洗钱、生物特征伪造等新型犯罪,与全球经济波动、政策法规变化编织成动态网络。当屏幕上呈现出某加密货币崩盘事件与跨国诈骗案的关联曲线时,台下的专家们纷纷举起手机拍照,低声的议论声此起彼伏。会后,欧盟刑警组织主动提出共享其暗网监测数据,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邀请他们参与制定全球数字犯罪公约。但在庆功宴上,苏瑶接到紧急电话,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团队安插在暗网的线人暴露,生死未卜。
然而,技术升级的道路布满荆棘。犯罪预测系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