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国际会议交流(4/5)
“我们采用了量子纠错编码技术,结合低温超导环境,有效降低了环境干扰。目前,在实验室条件下,纠缠态的保持时间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当然,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持续优化的方向,我们也在探索更先进的解决方案。”
紧接着,一位来自日本的学者对多层次防护体系提出疑问:“你们如何确保各个层次之间的协同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协议不兼容的问题。”
苏瑶微笑着回答:“我们设计了统一的接口标准和协调机制,通过量子中间件实现各层之间的无缝对接。目前,我们已经在模拟环境中进行了多次测试,效果良好。后续的试点项目将进一步验证其可行性。”
讨论愈发深入,专家们不仅提出问题,还分享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一位来自加拿大的专家提到:“你们可以考虑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量子安全体系中,利用ai进行实时风险监测和智能决策。”
另一位欧洲的学者则建议:“在国际合作方面,我们可以建立一个量子安全技术联盟,共享资源,共同推动技术的标准化和产业化。”
陆琛和苏瑶认真倾听每一个观点,与专家们展开热烈讨论。他们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各种新思路、新想法,思维在交流碰撞中不断升华。
六、满载而归的新征程
会议结束后,陆琛和苏瑶漫步在城市街头,感受着夜晚的宁静与繁华。他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还在回味着会议中的点点滴滴。
“这次收获太大了,不仅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技术理念,还结识了这么多优秀的同行。”苏瑶兴奋地说。
陆琛点头赞同:“是啊,尤其是关于量子密钥管理和安全芯片的新思路,对我们的研究很有启发。我们得尽快调整研究计划,把这些新想法融入进去。”
在飞机上,他们迫不及待地开始规划未来的研究方向。陆琛拿出笔记本,逐条梳理:“首先,我们要加强与硬件团队的合作,研发更实用的量子安全芯片;其次,建立国际合作项目,参与量子安全技术标准的制定;还有,加快试点项目的推进,让技术尽快落地。”
苏瑶补充道:“别忘了人才培养,我们需要组建一支更国际化的研究团队,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加入。”
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