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合作突破难关(2/5)
波形图,数据曲线剧烈震荡如同心电图,\"他们利用量子退相干效应制造的干扰波,成功破解了传统密钥分发系统。\"苏黎世团队的成员们身后,实验室的设备闪烁着幽蓝的光芒,隐约传来仪器运转的嗡鸣,其中一台大型粒子对撞机的轰鸣声穿透屏幕,让在场众人仿佛身临其境。
陆琛将国内收集的三百二十起攻击案例数据导入共享界面,犯罪地图上的红点如病毒般蔓延,触目惊心。当画面切换到某次高铁网络遭袭事件时,苏瑶突然按住暂停键,她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看这个时间戳!每次攻击前十五秒,都有一个持续03纳秒的量子态异常波动。\"她放大波形细节,那些看似随机的曲线里,竟藏着某种诡异的周期性。她的手指在触控屏上快速滑动,调出多个相似案例进行对比,额前的碎发随着动作轻轻晃动。汉斯的瞳孔微微收缩,用德语低声和助手交流几句后,切换出一张未发表的实验照片:\"我们在日内瓦的地下实验室观测到类似现象,这是量子态跃迁的混沌边缘。\"照片里,纠缠态光子在强磁场中呈现出类似星云的瑰丽图案,\"或许我们可以设计一种自适应加密算法,让密钥像生物神经一样,根据攻击频率实时重组。\"照片下方的备注栏里,还记录着实验时的环境参数,字迹工整得如同印刷体。
这个构想如同一道闪电劈开迷雾,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精神一振。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双方团队迅速组建了三个攻坚小组:理论组负责构建算法的数学模型,实验组搭建模拟攻击环境,数据组则继续深挖犯罪组织的行为模式。陆琛主动承担起最棘手的理论推导工作,他的办公室很快就堆满了写满公式的草稿纸。在演算到第七版公式时,他发现某个关键系数会导致算法在高维空间中出现逻辑悖论。连续三天三夜,他泡在实验室,靠能量饮料和压缩饼干维持清醒,眼睛布满血丝,却始终没有停下思考和计算的脚步。累了就趴在桌上小憩片刻,醒来继续投入工作,实验室的灯光始终为他亮着。有一次他在极度疲惫中不小心打翻了咖啡杯,褐色的液体在铺满公式的草稿纸上蔓延,他却只是匆匆用纸巾擦拭,便又继续投入到推导中。
苏黎世那边,物理学家艾琳·穆勒的实验室里,低温恒温器持续发出低沉的嗡鸣,仿佛一首永不停歇的哀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