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国际合作的加强(2/4)
论坛,在凌晨与不同时区的科研机构视频会议,她的日程表精确到每15分钟,咖啡成了维持精力的必需品。最终,他们筛选出七个核心合作对象: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量子信息实验室在硬件研发上独树一帜;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在密码学理论方面造诣深厚;中国科学院的ai算法优化团队成果斐然;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量子计算模拟技术处于世界前沿
首站谈判定在加州理工。陆琛和苏瑶带着精心准备的200页技术报告,踏上了16小时的跨洋航班。飞机舷窗外,太平洋的云层翻涌如白色火焰,苏瑶反复演练着谈判策略,指甲在报告封面上留下浅浅的月牙痕。她的行李箱里,还藏着一份备用方案——那是团队连续两周通宵准备的,针对美方可能提出的每一个质疑的应答。抵达帕萨迪纳时,迎接他们的是实验室主任哈里斯教授——这位白发苍苍的量子物理学家,正用怀疑的目光审视着他们的研究计划,镜片后的眼神像x射线般锐利。
\"你们想用我们的离子阱量子计算机测试ai安全模型?\"哈里斯转动着手中的马克杯,杯沿的咖啡渍在桌面上晕开,形成不规则的图案。\"但据我所知,你们上个月在《科学》子刊发表的论文,关于量子比特退相干的解决方案存在根本性缺陷。\"空气瞬间凝固,苏瑶感觉后颈沁出冷汗,她悄悄握紧了口袋里的抗焦虑药。陆琛却突然笑了,他起身走到白板前,用红色记号笔快速勾勒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粉笔灰簌簌落在他肩头:\"教授,这正是我们寻求合作的原因。您看,如果将贵方的动态量子纠错技术,与我们改进的ai自适应学习算法相结合\"他的声音沉稳有力,仿佛在进行一场精密的量子计算,每一个措辞都经过反复推敲。
经过三天马拉松式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协议。在签字仪式上,哈里斯握着陆琛的手说:\"年轻人,我期待看到你们如何打破这个领域的"不可能三角"。\"而在苏黎世,苏瑶带领的小分队同样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博弈。面对瑞士团队对数据主权的严格要求,她在酒店房间里连夜重新设计数据加密共享方案,电脑屏幕的冷光映照着她紧蹙的眉头。最终,她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的分布式账本,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当协议签署的那一刻,她才发现自己已经36小时没有合眼,窗外的苏黎世湖泛起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