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画蔷痴及局外(3/12)
又赔不是。”宝玉纠正说这是《负荆请罪》,宝钗接着说:“原来这叫作《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此处,宝钗口中的“负荆请罪”已脱离戏曲本意,成为“道歉”的代名词。她这话意在讽刺宝黛二人,暗示自己不会像他们那样频繁道歉。联系前文王熙凤说宝黛二人“对赔不是”之事,宝钗巧妙地戳中了宝黛的“痛点”,让他们当场脸红。
宝钗这“机带双敲”,双关含义巧妙,深层用意深远。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含蓄地提醒宝玉注意言行分寸,还顺带敲打了黛玉。在不激化矛盾的前提下,展现出自己的态度与智慧,将复杂的人际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尽显大家闺秀的风范与心机。
3.宝钗形象的多面性
借扇事件如同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宝钗性格的多面性。平日里,宝钗给人的印象是稳重平和,举止端庄,宛如封建礼教下完美的大家闺秀。然而此次事件,让我们看到了她不为人知的其他特质。
面对宝玉将自己比作杨贵妃的不当言语,宝钗瞬间大怒,这一反应展现出她并非毫无情绪的“冷美人”。她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当触及尊严时,也会流露出嗔怒的一面,让我们看到她真实的情感波动。
而“机带双敲”的巧妙应对,则凸显了宝钗的机智。她没有直接与宝玉发生冲突,而是借靛儿和戏文委婉表达不满,这种含蓄而有力的方式,既避免了场面的尴尬,又达到了敲打对方的目的。这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足见宝钗心思缜密、聪慧过人。
在处理与宝玉、黛玉的关系上,宝钗的处世智慧更是展露无遗。她深知在贾府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过激的反应可能引发更多麻烦。所以,她选择以一种巧妙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尊严,同时又不破坏与他人的关系。这种在复杂环境中周旋的能力,体现出宝钗深谙世故、善于平衡各方利益的处世之道。借扇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的宝钗,她的稳重、机智、嗔怒与处世智慧相互交织,构成了这个复杂而迷人的人物形象。
三、龄官画蔷:痴情背后的悲剧隐喻
1.画蔷场景描绘
在那骄阳似火的午后,大观园中一片静谧。繁茂的蔷薇花架下,翠绿的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