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6/19)
强撮成。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诗中提到的蒲东寺源自《西厢记》,丫鬟小红牵线,使得崔莺莺与赶考的张生得以私会,但崔母却极力反对二人的自由恋爱,还问责小红。
在红楼里,这首诗暗隐着金钏儿的命运。金钏儿与宝玉在王夫人房中的一些互动,被王夫人视为不检点,如同小红在《西厢记》中的行为被崔母反对。金钏儿最终被王夫人痛斥,为证清白只得跳井而亡。这反映出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对年轻女子的迫害,金钏儿的命运如同《西厢记》中的情节,在追求自由和爱情的道路上,遭受了残酷的打击。
(10)《梅花观怀古》解析
《梅花观怀古》“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这首诗与《牡丹亭》相关,梅花观是杜丽娘的父亲为追思她的离世而建,杜丽娘在这里与赶考的书生柳梦梅成婚后还魂。
在红楼中,这首诗暗隐着宝玉宝钗大婚之夜,林黛玉的悲惨结局。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却未能终成眷属。如同杜丽娘与柳梦梅的团圆,而林黛玉只能在宝玉宝钗大婚时,无奈焚了所有诗稿泪尽而逝。这反映出封建婚姻制度对美好爱情的破坏,以及红楼中人物在命运安排下的无奈与悲哀,暗示着宝黛爱情的悲剧如同《牡丹亭》中的情节,充满了遗憾和无奈。
3.众人对怀古诗的反应
众人对薛宝琴的怀古诗看法各异,从她们的评价中可清晰窥见各自鲜明的性格差异。
宝钗率先发表意见,她认为后两首《蒲东寺怀古》和《梅花观怀古》史鉴无考,要求宝琴另作。宝钗一向秉持着严谨、正统的观念,在她看来,作诗应有所依据,遵循传统规范。她的这一要求,体现出她深受封建礼教熏陶,行事稳重、保守,注重事物的合理性与规范性。这种性格使她在贾府中常常以大家闺秀的典范形象示人,对不符合传统标准的事物持有审慎态度。
黛玉则持反对意见,她并不认同宝钗的看法。黛玉生性洒脱、随性,追求自由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达。在她眼中,诗歌创作更注重的是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营造,不必拘泥于是否有史可考。她的这种观点反映出她叛逆的一面,敢于突破传统束缚,追求内心真实的感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