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佩(3/17)
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失去自我,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
(2)虞姬之赞
黛玉借虞姬表达了对爱情的坚贞和骨气。虞姬,这位在楚霸王项羽身边的红颜知己,在项羽穷途末路之时,毅然选择自刎,以死相随。“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诗中,黛玉将虞姬与黥布、彭越进行对比。黥布、彭越为了荣华富贵,反复无常,苟且求荣,最终落得个悲惨的下场。而虞姬,在面对生死抉择时,坚守爱情,宁死不屈,展现出了高尚的气节和骨气。
这种对爱情的坚贞和骨气,与黛玉和宝玉之间的爱情相呼应。黛玉对宝玉一往情深,她的爱情纯粹而真挚,不掺杂任何功利和世俗的因素。她深知自己与宝玉的爱情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困难重重,但她依然坚守着这份感情,不离不弃。同时,虞姬的形象也反映了黛玉内心深处的一种追求,她渴望在爱情中保持自我,不被外界的压力和诱惑所动摇。在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黛玉的爱情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她就像虞姬一样,为了爱情可以付出一切。
(3)明妃之思
黛玉诗中对明妃命运根源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同时体现出了她的叛逆性格。明妃王昭君,因不肯贿赂画工,而被元帝冷落,最终远嫁匈奴。“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诗中,黛玉认为明妃的命运悲剧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美貌,更重要的是元帝的昏庸和画工的贪婪。元帝作为一国之君,本应明察秋毫,却将选妃的权力交给了画工,导致明妃的命运被他人掌控。
这种思考体现了黛玉的叛逆性格。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人们往往将女性的命运归咎于她们自身的美貌或命运的安排,而很少去反思社会制度和男性的责任。黛玉却敢于质疑这种传统观念,她认为女性的命运不应由他人随意摆布,而应该有自己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她对明妃命运的思考,也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挑战,反映了她追求平等和自由的思想。与前人对明妃的吟咏相比,黛玉的诗更具深度和内涵,她不仅仅是对明妃的同情,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4)绿珠之悟
黛玉对绿珠之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绿珠,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