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10/15)
众人创作《姽婳词》时,贾兰和贾环的诗作正统规范,符合贾政的期望,体现出对封建礼教的遵循;而宝玉的《姽婳词》则情感丰富、视角独特,融入了个人对战争和女性命运的思考。这一对比展现了宝玉与众不同的思想和文学才华,也暗示了他与家族正统观念的分歧。
此外,晴雯生前的美丽聪慧、直爽纯真与她死后的悲惨遭遇形成对比,更凸显了封建制度的残酷无情。这些对比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故事的张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能体会到作者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和对人性美好的追求。
3.细节描写的效果
本回中细节描写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
宝玉祭奠晴雯场景的细节描写尤为突出。当宝玉得知晴雯死讯后,来到芙蓉花前准备撰写《芙蓉诔》。“于是款步提衣,进入蕉叶覆沙、板桥通岸的所在,绕过碧桃花,穿过风芦雪篁,来到沁芳闸畔,只见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对环境的细致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幽、哀伤的氛围,衬托出宝玉此时内心的悲痛与孤寂。
在撰写诔文时,“宝玉看着,不禁滴下泪来,想着当日同卧,同起,饮食起坐,一草一木,一事一人,无不心灰目断,垂泪悲叹。”通过对宝玉神态和心理的细节刻画,生动地展现了他对晴雯的深切思念和痛苦之情。每一个细节都如同放大镜,将宝玉的情感无限放大,让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内心的煎熬。
此外,众人创作《姽婳词》时的细节也不容忽视。贾政出题时的严肃神情,贾兰、贾环和宝玉创作时的不同神态和动作,都从侧面反映出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对创作的态度。这些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七、主题与社会意义
1.对人性与情感的洞察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对人性的复杂和情感的真挚有着深刻展现。
人性的复杂在本回中多有体现。贾政作为封建礼教的维护者,性格古板严肃,但又不乏对后辈才华的欣赏。他要求众人创作《姽婳词》,展现出封建正统观念下的庄重与威严,然而在看到宝玉、贾兰和贾环的优秀诗作时,又能给予肯定和赞赏,这体现出他并非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