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5/15)
政治斗争中的复杂命运。
四、《芙蓉诔》解读
1.《芙蓉诔》创作背景
宝玉创作《芙蓉诔》的直接原因,是他得知了晴雯的死讯。作诗结束后,宝玉向母亲询问晴雯情况,母亲谎称晴雯得了女儿痨被赶走。之后,一个小丫头告知他晴雯死后成了芙蓉花神,这成为他创作诔文的情感触发点。
晴雯在宝玉心中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她美丽聪慧、心灵手巧,性格直爽,从不阿谀奉承,与宝玉相处时真诚坦率。她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娇俏,勇补雀金裘的能干,都让宝玉对她十分欣赏和喜爱。晴雯的死,对宝玉而言是巨大的打击。他不仅失去了一个亲密无间的丫鬟,更失去了一个能理解他、与他心灵相通的知己。
晴雯的悲惨命运,让宝玉看到了封建制度的残酷和无情。她本无罪,却因王夫人的无端猜忌和封建礼教的压迫,含冤而死。这激发了宝玉内心深处对封建制度的不满和反抗情绪。在这种悲痛与愤怒交织的情感驱使下,宝玉来到芙蓉花前,怀着对晴雯的深切思念和满腔悲愤,挥笔写下了这篇情真意切、文采飞扬的《芙蓉诔》,以此来祭奠晴雯的亡魂,宣泄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对封建压迫的抗议。
2.《芙蓉诔》文本分析
(4)开篇致辞
《芙蓉诔》开篇致辞格式严谨,遵循传统祭文的规范,以庄重的口吻开启全篇。用词典雅而深沉,如“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营造出一种哀伤、无奈的氛围。“太平不易之元”看似是对时代的描述,实则蕴含着对表面太平下隐藏的危机与悲剧的感慨。
在情感表达上,开篇便流露出宝玉对晴雯深深的哀悼之情。“无可奈何”一词,直白地展现出他面对晴雯之死的无力和悲痛。这部分在诔文中起到了奠定基调的作用,为后文对晴雯的赞美、对迫害者的批判以及奇幻想象的展开做好了情感铺垫,让读者从一开始就感受到宝玉内心的哀伤与愤懑。
(5)晴雯形象塑造
· 品质高洁:诔文中用“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来形容晴雯,将她的品质比作金玉和冰雪,突出了她的高贵与纯洁。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真性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