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忏宿冤凤姐托村妪 释旧憾情婢感痴郎(2/16)
释旧憾”用词精准,生动地概括了人物的心理和行为,展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
对仗方面十分工整,“忏宿冤”与“释旧憾”结构一致,“凤姐”对“情婢”,“托村妪”对“感痴郎”,词性相对,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这种对仗不仅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形式之美,也使回目在结构上更加严谨。
在营造文学氛围上,此回目营造出一种深沉、悲凉的氛围。“忏宿冤”暗示了王熙凤的悔恨与无奈,“释旧憾”则带有一丝释怀与感慨,让读者在阅读前就感受到了本回情节的沉重与复杂。与《红楼梦》其他回目相比,如“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同样具有简洁概括、对仗工整的特点,都为整本书增添了浓厚的文学色彩。
二、情节梳理与分析
1.赵姨娘之死
在《红楼梦》第一百十三回中,赵姨娘的死亡场景凄惨而惊悚。她在寺内得了暴病,见人少了便开始混说胡话。先是双膝跪地,一会儿哭诉,一会儿又趴在地下叫饶,口中喊着“打杀我了!红胡子的老爷,我再不敢了”,双手时而合十叫疼,眼睛突出,嘴里鲜血直流,头发披散,模样十分可怖,吓得众人都不敢靠近。到了晚上,她的声音愈发喑哑,如同鬼嚎一般,折腾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赵姨娘已无法言语,只是装鬼脸,还自己拿手撕开衣服,露出胸膛,好似有人在剥她,其痛苦之状令人不忍直视。大夫前来诊治,都不敢为她把脉,只嘱咐“办理后事罢”,便起身离去。最终,赵姨娘在痛苦中死去。
赵姨娘的死亡原因,表面上是暴病,但从深层次来看,是封建家族内部勾心斗角的结果。她一生争权夺利,为了让自己和儿子贾环在贾府有更高的地位,不择手段地算计他人,使用毒心害人。她的种种恶行积累了太多的怨恨和罪孽,最终遭到了报应。
赵姨娘之死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反映了封建家族内部的腐朽和因果报应。在贾府这个看似繁华的大家族中,内部斗争激烈,人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赵姨娘就是这种黑暗斗争的牺牲品,她的死是对那些心怀不轨、作恶多端之人的警示。同时,她的死亡也预示着贾府的衰败。作为贾府的一员,她的悲惨结局暗示着整个家族已经走向末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