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惑偏私惜春矢素志 证同类宝玉失相知(1/20)
一、回目解析
1.回目含义阐释
“惑偏私惜春矢素志,证同类宝玉失相知”这一回目,字面意思清晰地勾勒出了本回的核心情节。“惑偏私”指的是惜春周围的人出于自身的偏见和私情,试图劝阻她的选择,但惜春不为所动,“矢素志”表明她坚定地秉持自己一直以来的志向,即出家为尼,远离尘世的纷扰。而“证同类”意味着宝玉满心期待能在甄宝玉身上找到精神上的共鸣,认为他们是同类人,然而结果却是“失相知”,宝玉发现甄宝玉已被世俗同化,两人无法再心灵相通,这让宝玉深感失望。
其深层寓意则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迫和扭曲。惜春在家族的衰败中,看透了世态炎凉,她的出家是对封建世俗的一种反抗,是对自由和清净的追求。而宝玉对精神知己的渴望,反映出他对纯真情感和理想世界的向往,甄宝玉的世俗化则凸显了封建正统教育对人的毒害,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下坚守自我的艰难。
在整本书中,这一回目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承接前文贾府的逐渐衰败,展现了家族命运对人物的影响;同时也为后文惜春的出家和宝玉的进一步觉醒做了铺垫。它是《红楼梦》悲剧主题的进一步深化,通过惜春和宝玉的遭遇,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和对美好事物的毁灭。
2.回目与章节内容关联
回目“惑偏私惜春矢素志,证同类宝玉失相知”精准概括了章节的主要情节,与惜春和宝玉的人物命运紧密相连。
从惜春的角度来看,“惑偏私惜春矢素志”对应着地藏庵尼姑劝说惜春出家这一情节。尼姑们出于自身的目的,或许是为了壮大庵中势力,又或许是看到惜春在家族变故中的消沉,便来劝说她。而惜春周围的人,如王夫人、尤氏等,出于家族颜面和封建礼教的考虑,也试图劝阻惜春。这些人的行为都可看作是“惑偏私”。然而,惜春早已看透了家族的腐朽和世态的炎凉,她坚定地要出家,“矢素志”体现了她的决绝。众人的劝说不仅没有动摇她,反而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这一情节也预示着惜春未来将彻底脱离世俗,走向佛门。
再看宝玉,“证同类宝玉失相知”概括了宝玉与甄宝玉见面的情节。宝玉听闻甄宝玉与自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