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得通灵幻境悟仙缘 送慈柩故乡全孝道(8/22)
金陵十二钗判词是《红楼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宛如命运的密码,精准预示了人物的结局,与前文情节紧密呼应,深刻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在太虚幻境中,宝玉看到了“金陵十二钗正册”。“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两句判词分别暗示了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命运。“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林带玉”,象征着黛玉的悲惨结局,她如那挂在林中的玉带,虽美丽却孤独无依,最终香消玉殒。“金簪雪里埋”,“金簪”代表宝钗,“雪”谐音“薛”,暗示宝钗即便嫁给宝玉,也只能在冰冷孤寂中度过余生,这与前文黛玉的多愁善感、宝钗的端庄稳重以及她们与宝玉的情感纠葛相呼应。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此为元春的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表明元春在宫中历经多年,看透了宫廷的复杂与险恶。“榴花开处照宫闱”暗示她曾得宠,如榴花般光彩照人。“虎兔相逢大梦归”则预示她的死亡,与前文元春省亲时的奢华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命运的无常。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说的是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体现了探春的聪明才智和远大抱负,她在贾府管理中展现出的能力有目共睹。“生于末世运偏消”则指出她生不逢时,即便有才华也无法改变家族的命运。“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预示她将远嫁他乡,与前文她对家族命运的忧虑和无奈相呼应。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这是史湘云的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说明她虽出身富贵,但自幼父母双亡。“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暗示她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满,最终孤独凄凉,与前文她的乐观开朗形成反差,更增添了悲剧色彩。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妙玉的判词揭示了她的命运。她自命清高,追求高洁,但最终却陷入污浊的境地,与前文她在栊翠庵的种种表现相呼应,讽刺了她的不切实际。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迎春的判词预示了她的悲惨结局。“子系中山狼”指她的丈夫孙绍祖,如中山狼般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