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贾探春(4/18)
,打得响亮,不仅是对王善保家的嚣张气焰的回击,更是对封建家族内部丑恶现象的愤怒宣泄。
从探春的言行中,可以看出她内心的愤怒和忧虑。她深知抄检大观园的危害远远大于表象,这是家族内部的自相残杀。她痛心疾首地说:“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这番话,体现了她对家族命运的深刻洞察和忧虑。
这一事件充分体现了探春敢说敢为、自尊自强的性格特点。她不畏惧权势,敢于反抗不合理的行为,维护自己和丫鬟们的尊严。同时,也展现了她对家族命运的深深忧虑,她意识到贾府已经走向衰败,却无力回天,只能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不满和抗争。
5.程高本结局
在程高本中,贾探春远嫁海南镇海统制周家。当时贾府家道中落,为了家族的利益,探春无奈踏上了远嫁之路。这一结局对她个人命运而言,意味着背井离乡,远离熟悉的亲人和生活环境,在陌生之地开启新的生活。她虽有才华和抱负,却无法在自己的家乡施展,远嫁成为她命运的转折点,充满了无奈与辛酸。
从家族层面看,探春的远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贾府的困境,为家族带来了短暂的安稳。她以自己的婚姻为代价,维系着家族与周家的关系,成为家族利益的牺牲品。然而,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挽救贾府的衰败命运。探春远嫁后,贾府失去了一位有能力、有见识的姑娘,家族内部的矛盾和问题依旧存在,最终还是走向了没落。探春的远嫁结局,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和家族兴衰的无奈。
6.脂批结局
脂批中提及贾探春“远适”,但未明确具体细节,这引发了学者们的诸多猜测。部分学者认为探春可能成为海外王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海外贸易和交流虽不频繁,但并非不可能。从探春的判词“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以及曲子中“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来看,她的远嫁之地路途遥远,充满未知与艰辛,海外王妃的身份符合这种“远适”的描述。
也有学者觉得她可能嫁给了国内王爷。在封建等级社会,婚姻常被用作政治筹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