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贾巧姐(2/12)
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则体现了因果报应的观念。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这一善举在贾府衰败时得到了回报。刘姥姥得知巧姐的危险后,与平儿、王夫人合力营救了巧姐。这表明善有善报,王熙凤不经意间的一次救助,为女儿在绝境中换来了生机。
曲子《留余庆》中“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再次强调了王熙凤积下的阴功为巧姐带来了转机。“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则是对巧姐遭遇的感慨,同时也是对世人的劝诫,提醒人们要多行善事,不要像巧姐的舅兄们那样唯利是图、忘恩负义。
巧姐的判词和曲子,不仅预示了她从富贵千金到险遭厄运,再到被救的命运轨迹,更通过因果报应的观念,传达了一种道德警示。它让读者看到了命运的无常,也明白了善恶有报的道理,在《红楼梦》的悲剧世界中,为巧姐的故事增添了一份别样的色彩。
二、贾巧姐的主要经历
1.幼年多病之苦
贾巧姐自幼体弱多病,这让王熙凤忧心不已。书中曾提及巧姐染上痘疹,这在当时是一种较为严重且传染性强的病症。王熙凤得知女儿患病后,立刻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措施。她先是命人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让贾琏搬到外书房斋戒,以避免沾染秽气影响女儿病情。同时,她还严格控制府中的人员往来,防止病菌传播,对巧姐的饮食起居更是悉心照料,亲自监督各项事宜,生怕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除了痘疹,巧姐还曾遭遇惊风之症。在第84回中,巧姐惊风发作,病情危急。王熙凤心急如焚,四处求医问药。当贾环不慎打翻药铞子时,王熙凤更是怒不可遏,可见她对女儿病情的重视和焦虑。她不仅请来了众多名医为巧姐诊治,还亲自在床边守护,日夜不离。
这些病症对巧姐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长期的病痛折磨让她的身体更加虚弱,性格也可能变得更加敏感和胆小。在成长过程中,她可能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尽情玩耍,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然而,也正是这些磨难,让她在面对后来的困境时,或许能拥有比同龄人更多的坚韧和勇气。王熙凤对她的悉心照料,也让她感受到了深深的母爱,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温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