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贾赦(10/19)
走古扇。在他看来,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使用这些手段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贵族的特权赋予了他为所欲为的权力。
道德观念的松弛也是贾赦形象形成的重要因素。当时的封建社会,虽然表面上尊崇儒家道德观念,但实际上贵族阶层的道德标准已经严重滑坡。在贾府这样的贵族家庭中,人们追求的是权力、财富和享乐,道德伦理被抛诸脑后。贾赦作为贵族成员,深受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不顾人伦道德,与众多姬妾寻欢作乐,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好做。他对母亲不孝,对子女不义,为了私利不择手段。他的这些行为在当时的贵族社会中并非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反映了道德观念的松弛。
社会背景与贾赦的行为紧密契合。封建贵族的特权让他能够实现自己的各种私欲,而道德观念的松弛则让他在行为上毫无顾忌。他的好色、贪婪、自私等行为,都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他的行为不仅是个人的问题,更是整个贵族阶层腐朽堕落的体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贾赦无法摆脱封建贵族的特权和道德观念松弛的影响,最终成为了一个荒淫昏聩、贪婪自私的人,加速了贾府的衰败,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
3.个人经历作用
贾赦的个人经历,尤其是在继承权上的得失,对他的性格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导致了他心态的巨大变化。
贾赦本是荣国公贾源嫡长孙、荣国公贾代善嫡长子,是荣国府未来的第一继承人。荣国公爵位、爵产本都应归他所有,弟弟贾政只能得到父母一半私产分家另过。那时的他,可谓春风得意,是真正的公子王孙、京城显贵。然而,命运却发生了转折,他虽继承了爵位,世袭一等爵,但却失去了爵产控制权。荣国公那庞大的爵产,都落入了贾政手里,他虽有分红权,却没有控制权。
关于这一转变的原因,推测大概有三点。一是宁国公、荣国公连续两代位列中枢,把持大权遭忌讳,皇帝有心让贾家弃武从文,削弱势力以平衡朝堂,所以对贾家的权力分配进行了调整;二是贾赦自身可能出了问题,他的“赦”字有赦免之意,暗示他曾犯过错,可能因此被剥夺了部分继承权;三是贾代善死前上本,请求皇帝将爵位、爵产一分为二,长子贾赦袭爵,次子贾政当家袭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