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伏击日军军车(3/6)
朝着日军军车射击,无数颗子弹飞了出去,一时之间枪声大作。
日军也不愧是训练有素,很快就下车开始依托军车展开反击。负责警戒的那名士兵给李宏汇报的情报并不准确,三辆军车上只有前两辆车运输的是物资,第三辆车里是负责押送的日军士兵,人数是一个加强分队。在听到枪声的第一时刻,负责押送的日军就在军曹的命令下纷纷跳下车,退到车的背面向李宏他们的位置射击。
日军的一个加强分队是在一个分队的基础上额外配备了一个掷弹筒组,由两人组成,装备一门 50 毫米八九式掷弹筒。由此算下来,日军押送的兵力是 15 人,加上每辆车上配备的两名司机,日军总人数是 21 人。在遭受到伏击后,日军迅速下车,向车的背面撤去,在这个过程中,有四名士兵和三名司机被打死,剩下的人全部撤到了车的背面。
日军的机枪手不断扣动扳机,想要压制李宏他们的火力。但是日军使用的是大正三年式轻机枪,俗称“歪把子机枪”,在性能上根本不是李宏他们使用的捷克式轻机枪的对手。因此在日军机枪开火没多久,坎上面埋伏的晋绥军就有两挺捷克式轻机枪发现了他,并调转枪口,对着日军机枪猛烈开火,火力压制住了日军机枪。密集的子弹压得日军机枪手根本不敢抬起头来射击,机枪火力也是断断续续,无法形成压制。
这些日军司机都是一等兵军衔,所以日军里面军衔最高还是负责押送的日军分队分队长的军曹军衔,这是属于士官级别。日军军曹从枪声一下就判断出了伏击自己的是中国军队,在看到自己一方的机枪被敌人压制后,立即对着一旁的掷弹筒组下令,打掉对面的机枪火力点。
收到命令的日军掷弹筒组迅速架好手里的八九式掷弹筒,瞄准了坎上的机枪火力点,然后取出一发榴弹打了出去。
“轰”的一声爆炸在被日军掷弹筒瞄准的那名机枪手身后响起,他和副射手立即明白对面有日军的掷弹筒,而且已经瞄准了他们,顿时心惊不已。这也是他们运气好,日军的八九式掷弹筒没有类似于迫击炮一样的精确瞄准器,它只能进行概略的瞄准,极为依靠射手的感觉和经验。由于李宏伏击位置距离就在公路边上,距离较近,因此发射掷弹筒的日军错误估计了发射仰角,榴弹一下子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