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清华大学(3/4)
这一变化极大地加快了信息的流通速度,弘历也因此将《中华日报》从之前的每月一期调整为半月一期。
这一调整,使得朝廷的政令、各地的消息能以更快的速度传播,百姓对国家大事的了解更加及时,进一步增强了民众对新政的支持和参与感。
报纸内容也越发丰富多样,除了继续刊载皇帝的谕旨、朝廷的新政、各地的民生与军事动态,还增设了许多实用的板块。
在农业方面,详细介绍了各种新农作物的种植技巧和农业生产经验,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在商业领域,分析各地的市场行情和贸易趋势,为商人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为了让《中华日报》更好地发挥作用,弘历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更多的报亭和分销点,方便百姓购买阅读。
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报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每天清晨,报童们便会将新鲜出炉的报纸送到报亭,供百姓选购。
而在偏远的乡村,也会有专人定期送报,让村民们也能了解到国家的变化。
礼部尚书杨名时主管的西学培训班,作为改革浪潮中的重要一环,也经历了巨大的转变。
那些在留学选拔中遗憾落选的学子,本以为培训即将终结,自己的西学探索之路就此戛然而止,心中满是失落与无奈。
谁也未曾料到,弘历皇帝不仅没有解散培训班,反而御赐其“清华大学”之名。
在过去的数月里,清华大学积极拓展师资力量,成功邀请到众多来自不同领域的知名学者和经验丰富的传教士。
这些学者和传教士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和多元的思想,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
学校还仿照西方的教育模式,结合大清的实际需求,建立了一套系统且全面的学科体系。
从西洋语言、数理化,到天文历法、西方历史文化等领域,每一门学科都经过精心设计,旨在培养出具有广阔视野和扎实学识的人才。
在严谨有序的教学体系和浓厚热烈的学术氛围中,学员们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视野得到了极大拓展。
他们不仅深入钻研西方先进知识,还积极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与大清的国情相结合,为国家的变革和发展出谋划策。
课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