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四国公使(2/4)
大清水师的强悍,只得悻悻放弃阻挠。
随着和乐港和三宝颜港日益繁荣,吸引了不少西班牙商人投身其中。
他们虽心有不甘,但也意识到,与大清的贸易是获取丰厚利润的重要途径,为了在新的贸易格局中分得一杯羹,西班牙商人主动寻求与大清商人的合作。
在苏禄,西班牙商人和大清商人达成协议,共同投资建设码头和仓库,优化贸易流程,降低交易成本。
双方还联合组建船队,开展跨洋贸易,将大清、苏禄的特产运往欧洲,又将欧洲的新奇商品带回亚洲。
在这个过程中,西班牙逐渐接受了大清对苏禄的影响力,与大清建立了更加稳定的贸易关系。
为了追求更多的商贸利益,西洋诸国纷纷派遣公使来到大清。
早在庄亲王等人出访欧洲回国后,英吉利使臣便请求在大清京师设置公使馆,彼时,朝堂之上对西洋诸国的态度争论不休。
弘历考虑京城作为朝廷中枢,朝政信息敏感,一举一动都关乎国家的稳定,只允许英吉利公使在广州、福州、宁波、上海这四大通商口岸自由择址设立官邸,但严禁进京设馆。
自从中华元年沿实施对外开放国策,沿海地区的海外贸易日益繁荣,四大通商口岸已然成为中外交流的前沿阵地,在口岸设立公使官邸,既能满足西洋各国开展贸易的诉求,又能将外交活动限定在可控范围,便于朝廷管理,还能借助外国的商业资源与贸易网络,带动这四个口岸的经济发展,促进大清与世界的交流。
英吉利公使听闻只能在广州、福州、宁波、上海等地设立公使馆,内心颇为不满。
在他们看来,京师作为大清的心脏,在此设馆才能彰显英吉利的地位,获取更多的政治和商业利益。
不过大清广袤无垠的市场,巨大的商业利益实在让英吉利难以割舍,权衡再三,英吉利公使虽心有不甘,但最终还是选择接受这一安排。
英吉利公使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他们率先选定广州,广州拥有成熟的贸易体系、市场需求旺盛,能给英吉利带来更多利润。
不久后,一座融合英伦庄重肃穆与中式典雅精致风格的公使官邸在广州拔地而起。
英吉利公使与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