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政策过渡期(2/4)
既给予了学子们足够的时间适应新学,又保障了传统经典文化的传承,定能在安抚民心的同时,顺利推进改革大业。”
稍作停顿,弘历又继续说道:“传朕旨意,选派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优秀学子到各地讲课。
这些学子接受西洋文化熏陶,思维活跃,定能将新学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各地学子,让他们以亲身经历告诉众人,新学并非洪水猛兽,而是开启未来的钥匙。”
杨名时再次跪地叩首:“皇上圣明!微臣定当全力传达旨意,确保各项举措顺利施行。”
在民间反对新学愈演愈烈之时,朝廷宣布了科举改革将有十六年过渡期,并定期安排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学子到全国各地讲课消息,一时间,全国上下再度掀起热议浪潮。
城镇的大街小巷,百姓们纷纷围在告示前,交头接耳。
茶馆里,说书先生暂停了往日的传奇故事,转而说起科举改革:“列位看官,朝廷此次改革,那可是下了大决心,要培养能安邦定国、通晓时务的大才!”众人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有人提问,场面热闹非凡。
在各地学府,学子们的反应更是激烈。有的摇头抱怨,为多年苦读的传统学问可能付诸东流而忧心忡忡。
有的则充满期待,迫不及待想要探索新学知识。一位正在备考乡试的学子紧皱眉头,对同窗说:“虽说有十六年过渡期,可这新学我实在摸不着头脑,真怕自己被淘汰掉。”
另一位则自信满满:“怕什么!清华、北大学子都要来授课,咱们跟着好好学,肯定能行。这是挑战,更是机遇。”
随着消息传开,不少学子的担忧有所缓解,一些原本抵触情绪强烈的学子,也开始静下心来,尝试接触新教材。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接到选派学子授课的旨意后,迅速响应,被选中的学子们日夜研读新教材,精心准备教案,希望能将新学知识生动有趣地传授给各地学子。
而那些富裕人家,在得知新学科成绩占比逐年提高后,更加紧了对子弟新学教育的投入。
不仅加大聘请外教的力度,还积极与各地官学沟通,希望获取更多新学资源。
与之相反,贫寒子弟虽满怀对新知识的渴望,却依旧为学费和学习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