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2/3)
自家亲爹那叫一个心服口服,几乎是说什么就做什么,几个月下来文章长进不小。
谦湖本就有科举的天赋,照这么下去,他在科举一途上绝对比原书中走得更远。
云歌看着白鹤明把谦湖的文章一起放入信封,“吴二这次过来,应该是想替学政和朱夫人瞧一瞧谦湖,不然派个管事就行了,没必要派大管家。”
“吴二做事圆滑老道,谦湖怕是都没发现这个苏州府城来的管家在暗中观察他。”
考虑到八字还没一撇,怕谦湖知道消息飘了,云歌和白鹤明没有告诉谦湖原小姐的事,只是告诉他日后搬去苏州后,家里打算想办法替他求娶苏州的官家小姐,谦湖兴奋极了,读书做文章更有动力了。
白鹤明评价,“还是太年轻了。”
云歌笑道,“不比你是个老狐狸。”
吴二是个聪明人,有自己看人的方法,云歌不打算贸然插手,这样反而会起到反效果,让吴二自己暗中观察和做判断就行了。
谦湖长相周正,有些强迫症,每天都把自己收拾的整整齐齐的,这半年性子稳了一些,有读书人的气度,看上去挺像回事的,云歌不怕吴二觉得不行。
家里有外客,晚上吃饭分了两桌,吴二果然没有表现出半点端倪,至于心里绕了多少弯子,就不足为外人道也了。
第二日吴二离开前,给白鹤明留下了一方砚台,“老爷前阵子新得的一块‘鸭头绿’洮砚砚石,请名匠雕了三块砚台,两块给了我家大公子和二公子,这一块让我带过来,请白案首收下。”
一共三块同一石料的砚台,两块给了两个儿子,这一块显然是预备送给谦湖的。
吴二第一日来时没有拿出砚台,仔细观察过谦湖后,临走才拿出来,看来谦湖符合了原学政和朱夫人告诉吴二的标准。
白鹤明闻弦知雅意,收下砚台,“多谢学政好意,我的砚台用着顺手,这块烟台就给三子谦湖,激励他奋发读书吧。”
吴二脸上堆起笑意,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事,“这当然好,我看谦湖公子一表人才,日后定有大成就呢!”
送走了吴二这位意外来客,年关已近在咫尺,村里各家各户开始扫房除尘,挂春联和桃符。
谦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