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医疗工具(2/6)
织在一起。老人的双手在桑白皮纤维间穿梭,不断地梳理、拉扯,去除其中残留的杂质与短小纤维,只留下那些细长、坚韧且均匀的优质纤维。
接着,老人把梳理好的桑白皮纤维一端固定在一根树枝上,另一端则系上一块石块。利用石块的重量,将纤维慢慢拉伸、捻合。他的手指灵活地转动着纤维,使其逐渐拧成一股紧实而富有弹性的线。这一过程需要高度的专注与耐心,老人的眼神始终紧紧盯着手中的纤维,丝毫不敢懈怠,生怕出现粗细不均或断裂的情况。
经过多番捻合与调整,一根根桑白皮纤维缝合线终于制作完成。这些缝合线呈米白色,质地轻盈却坚韧无比,在阳光下泛着自然的光泽。当与兽骨缝合针搭配使用时,效果极佳。在部落成员受伤需要缝合伤口时,桑白皮纤维缝合线能够轻松地穿过伤口组织,且对伤口的刺激性极小。它随着伤口的愈合逐渐被身体吸收,无需二次拆线,大大减轻了伤者的痛苦,为部落的医疗救治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材料。
在部落的医疗发展进程中,老人意识到制作镊子对于处理伤口和夹取细小物体很有必要。
老人首先选取了两根粗细适中、质地坚硬且有弹性的树枝。树枝的长度大约是成人手掌的长度,这样便于操作。他用刀仔细地将树枝的一端削尖,这是镊子的夹取部分。削尖过程中,他很注重对称,确保两根树枝的尖端形状和角度基本相同。
接着,老人开始处理树枝的中部。他在两根树枝相对应的位置,用尖锐的细石针钻出小孔,然后将一种柔软且坚韧的藤条穿过小孔,把两根树枝连接起来。藤条的两端分别打结,并且预留出一小段,方便后续调整镊子的松紧度。
为了使镊子的夹取部分更加光滑,避免在使用时损伤伤口或夹取物,老人用一块细腻的磨刀石对削尖的部分进行打磨。他反复摩擦树枝的尖端,直到触感光滑,没有木刺为止。
在制作完成后,老人使用镊子夹取一些细小的草药碎片或小石子,测试镊子的功能。如果发现镊子夹取不牢固或太紧难以操作,他就会调整藤条的松紧度,直到镊子的性能达到最佳状态。这样制作出来的镊子,在部落的医疗场景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比如夹取伤口中的异物、辅助缝合伤口等,成为了部落医疗工具中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