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好好生活(1/6)
在部落生活的发展进程中,人们面临着诸多劳作与生活需求,老人凭借对自然之力的洞察,开始构思制作水车与水锤,以助力部落的生产生活。
制作水车,选材是首要考量。老人带领智人们走进山林,寻觅那些高大笔直且材质坚韧的树木。经过一番挑选,他们选定了几棵合适的树干,合力将其砍伐并运回部落。回到部落,老人便着手对木材进行加工。首先,将树干按照所需长度锯截,截取的长度依据预期的水车规模和水流动力计算而定。然后,使用斧子和铁凿精心地将木材修整,把树干的中心部分逐渐挖空,形成一个圆柱形的水槽,这便是水车的主体框架。
接下来是制作水车的辐条和水斗。老人选取较为细长但同样结实的树枝,用石刀将其削制成均匀的辐条形状。在圆柱形水槽的外壁上,按照一定的间距开凿出小孔,将辐条的一端插入孔中,另一端则连接上精心制作的水斗。水斗用薄木板拼接而成,其形状犹如一个浅底的方形盒子,底部和四周的木板拼接紧密,并用树胶和藤条加固,防止漏水。
在水车的安装环节,老人带领智人们在水流湍急且落差适宜的溪流边,搭建起坚固的支架。支架用粗壮的原木深埋于地下,再用斜撑木加以稳固,确保能够承受水车的重量和运转时的冲击力。将制作好的水车放置在支架上,使水车的底部水槽部分浸入水流中,并且调整好角度,让水流能够顺利地冲击水车的辐条,推动水车转动。
当水车在水流的推动下缓缓转动时,那装满水的水斗随着辐条上升到高处,然后将水倾倒入预设的水槽或渠道中,实现了从溪流中取水并输送到部落农田灌溉或生活用水区域的功能,大大减轻了部落成员从溪流中担水的辛劳。
而水锤的制作则是另一番精妙工艺。老人先是挑选了一块质地坚硬且重量较大的圆形石块,这将成为水锤的锤头。随后,用绳索将锤头系住,绳索的另一端则固定在一根横跨在溪流上方的木杆上。在木杆的下方,对应锤头的位置设置了一个坚固的砧板,通常是一块厚实的石板。
当水流冲击固定在绳索上的特殊装置时,由于水流的力量和装置的巧妙设计,绳索会带动锤头向上提起。当水流的冲击力减弱或短暂停歇时,锤头便在重力的作用下迅速下落,砸向下方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