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新型火器,绝不落后(1/3)
朱元璋目光炯炯,缓缓说道:\"其一,你这些年推行的变法图强,颇有成效,百姓生活改善,国力增强,朕很是欣慰。但切记要循序渐进,避免激起大乱。治国如烹小鲜,火候过急则焦,过慢则生,需把握分寸。\"
朱雄英恭敬地点头:\"孙儿明白。变法之道,确需平衡稳定与发展,既不能因循守旧,又不能急于求成。\"
\"其二,关于藩王。\"朱元璋意味深长地看着朱雄英,\"尤其是朱棣,此人雄才大略,野心不小。你既不可放纵其僭越,又不可过度压制。给他足够的尊严和空间,但也要划清界限,确保他不会威胁中央权威。\"
朱雄英沉思片刻:\"孙儿会妥善处理与各藩王的关系,特别是燕王叔父。恩威并施,既笼络其心,又防其做大。\"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朱元璋声音变得更加郑重,\"重视民生,国以民为本,得民心者得天下。朕一生打天下,最懂这个道理。你推行的那些惠民措施很好,要继续坚持下去。\"
朱雄英双目含泪,深深叩首:\"孙儿谨记祖父教诲,定当以民为本,不负祖父厚望。\"
朱元璋欣慰地点头,又道:\"你如今已经能够独当一面,朕准备立你为皇太子,由你全面主持朝政。朕则逐渐退居幕后,专注调养。\"
两日后,朱元璋在奉天殿召集文武百官,郑重宣布了这一决定。百官虽有所预料,但正式听到诏令,仍不禁为之震动。
\"朕已年迈,精力大不如前。太孙朱雄英德才兼备,足堪大任。今立雄英为皇太子,全面主持朝政。尔等当一心辅佐,共保大明江山永固。\"朱元璋的声音虽然不如从前洪亮,但威严依旧。
百官齐声应诺:\"臣等遵旨!愿尽心辅佐太子殿下,共襄盛世!\"
当日,朝廷便下发了册立朱雄英为皇太子的诏书,传遍全国。从此,朱雄英正式走上了政治舞台的中心,所有重大决策都由他拍板。
朱雄英深知责任重大,更加勤勉政事。每日五更起床,处理奏章至深夜,常常废寝忘食。他处理朝政既果断又稳健,对大事有主见,对细节也一丝不苟,很快便赢得了大臣们的敬重。
一日,户部尚书前来汇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