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vaecn专访2011.12期(2/3)
前,我算是相当自闭的一个人,别说是在成千上万的人面前唱歌(想都没想过),哪怕朋友组一个饭局,里面有两三个陌生人,我就会觉得不自在,言辞笨拙。所以在至今为止的演出场次里,每次上场前我的注意力并不在重温歌词、练唱开嗓这些事上,而是在尽可能进行心理调整,让自己放松。我想这至少还需一年半载的时间吧。你或许也可理解一个做了25年书生宅男的自闭人士动不动就需要登上有上万名观众的舞台,他要做的事情远不是张嘴唱歌这么简单。他会尽力而为的。
7 q:想知道新专辑会不会依旧有中国风?会不会有改变?
vae:“变”与“不变”,其实是个很无谓的问题了:
第一条,每个人每天都在变,不存在绝对的不变。我变,你也变了。
第二条,即使在音乐上做到了相对意义上的不变,亦会有人说,你不思进取,新意欠奉;变了,又会有人说,玩这些新的,还不如坚持自我来的动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让所有听众意见统一。
第三条,对于同一张cd,你可能觉得和以前相比变化很大了,换个人听,却可能觉得“还是老一套”。所以变和没变的尺度,每颗心的感受都不同。
……
所以——我们根本不用去考虑这个命题。创作既不需要“锐意求新”,也不需要刻意的“坚持自我”。一旦有意识的考虑了这两件事,势必就会无意识的对作品作出调整,这种调整将无法保证作品的原始情感。还有什么比真实情感更重要的呢?
8 q:许先生,面对自己要承担的责任、周边人对自己的期望和自己的喜好对立起来,应该如何抉择?
或许有的人会觉得这题再幼稚不过了,想想看,在我们这个半成熟期,注定要有这样的迷惑。这是个被成千上万人问过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说因何而起我就不多说了,只是作为一个孩子,我承担的东西太多了。三年多我没有一次真心地笑过,无论是同学之间的尔虞我诈,还是家庭、学校沉重的负担。我也想追寻我喜欢的东西,但是在现在的教育体制的压迫下,尤其是一名成绩还算不错的学生,这些好像都是奢望。兴趣虽然能使人成功,但是对于一个凡是都要靠自己的孩子,兴趣不能当饭吃。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