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杂志专访2016.10.21期(2/6)
流行音乐工业体系里,签约歌手出道有经纪公司的全套运作,包括打榜、媒体宣传、歌友会等,歌手本人仅是流水线上的一环。这原本是个体系严密、门槛极高的行业,直到网络逐渐搬走堆在门前的障碍物。
音乐爱好者vae的歌曲受到网友关注,人气迅速攀升。90后恰是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他们在网络上收获到一个出自草根、自由生长的歌曲创作者,无疑会掀起平凡学生生活的小波澜。
《断桥残雪》和《清明雨上》一度在很多高中生口中相传。有一位90后说,发现另一个同学也在听许嵩的歌,简直就像找到人生知己一般。
还有人说,在写作文的时候,用上一两句许嵩的歌词,整个文章瞬间多了文采,常常因此得到高分。
许嵩成了课余的话题。给最喜欢的女生推荐许嵩的《如果当时》,成为争取异性好感的秘密武器。
许嵩创作力旺盛。读大学的同时,他每月创作至少一首新歌,吸引着越来越多粉丝聚集在他的个人网站上。很长一段时间,许嵩坚持单兵作战,独立发表了两张专辑。他的音乐作品一度占领了qq音乐榜单的高地。
起初,他保持着对公司化操作的审慎。许多经纪公司找来,为他开出许多条件,想要打造他,但他一一拒绝了,因为没有人愿意答应他的条件:容许他继续独立创作。
那时的他似乎并不需要工业流水线的刻意包装。他的《灰色头像》、《庐州月》等歌曲完全凭借口碑相传,仅《灰色头像》一首歌就几乎超越了之前所有作品的彩铃下载。一时间,这个萌芽于互联网的年轻音乐人,也因为“网络歌手”的标签而受到质疑。
攻击最汹涌的时候,许嵩在第二张专辑中写下一曲《我无所谓》:“我无所谓,我卸下所有防备,我已经搞清生命里什么最珍贵。”
在接受每日人物采访时,谈到这些年来的质疑,许嵩语气平静:“后来我发现,其实不用在意别人说什么,我会在许多年后让他们承认,这是一个厉害的音乐人。”
<不一样的偶像和粉丝>
在中央架起的临时舞台上,许嵩已经站立了半个小时,热情地配合主持人为他和粉丝设计的每一处互动:跟着节奏摇摆,与歌迷对唱;手持自拍杆,蹲下与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