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诗文传颂](4/6)
求教!”
王贞白放下茶盏,见书生眉间有焦虑之色,眼中却透着求知的光芒,“小友何需行此大礼?”他伸手虚扶,书生只觉有股温和的力量托住他的双臂,“且说,你为何觉得需要灵山相助?”
陈焕章跪在地上,额头抵着冰凉的青石板,“小生家中贫寒,苦读十年,却总觉文思滞涩。昨日在山脚见石壁上有‘叠嶂西驰’之句,心神震动,方知灵山有灵,故冒死前来,望仙长赐我文思!”
辛弃疾放下酒葫芦,浓眉一挑,“文思岂能用‘赐’字?当年我在军中,刀光剑影里写词,靠的是胸中有兵甲,笔底有肝胆。你既来灵山,当观其势,悟其神,而非求一纸墨宝。”
宋玉却抬手制止了辛弃疾,洞箫轻敲桌面,凝成的云团忽然化作骏马奔腾的模样,“小友可知,灵山为何能留得住千年文气?”他的声音如茶雾般轻柔,“因它让每个来者都能看见自己——看见心中的山水,心中的沟壑。”
王贞白起身,走到书生身旁,指尖轻点他眉间,“昨日我写‘叠嶂西驰’,是因灵山在我眼中如万马;弃疾兄写‘庞然有起倒’,是因灵山在他心中似兵阵。你若问文思从何而来,便要看灵山在你眼中是何模样。”
陈焕章抬头,望见茶寮外的“石人峰”,那巨石竟似一位捧卷苦读的书生,心中忽然一动。他站起身,望向远处的“望仙台”,云雾正从台下流过,如万匹素绢在风中舒展,“小生……小生见灵山,如见万卷天书,每一道石纹都是字,每一片松叶都是句……”
“好!”辛弃疾拍案而起,震得茶盏中的茶汤泛起涟漪,“能将灵山看成天书,何愁文思不涌?”他抽出狼毫,在书生的素绢上写下“心有灵山”四字,墨汁未干,竟有金粉从中溢出,融入书生的衣袂。
王贞白将自己的羊毫笔递给陈焕章,笔杆上的“灵山月”三字忽然发出微光,“此笔赠你,望你记住,真正的文思,不在笔端,而在心头。”
书生接过笔,只觉一股暖意从掌心传来,抬头再看时,茶寮中已空无一人,唯有桌上的茶汤仍冒着热气,水面上的云团化作“心有回响”四字,渐渐消散。
四、永恒的传颂
酉时,“聚讲岩”下的石阶上坐满了人。有身着儒衫的书生,有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